(视觉中国供图) |
夏天,超市网店各种冷饮摆得满满当当。对不少人来说,冷饮属于那种感觉“不健康”,但又难以割舍的食品。那么,控糖和控体重的人还能吃雪糕吗?有的品牌推出了低糖低脂雪糕,买这类产品是不是“交智商税”呢?
并不能有效防暑
雪糕、棒冰、冰淇淋等冷饮,并不是夏天的必需品,也不能起到有效防暑的作用。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量大,需要补充水分,以及从汗液中损失的钠、钾等矿物质、水溶性维生素,乃至少量的蛋白质。而大部分冷饮含糖较多,渗透压高于人体的体液,并不能够起到快速补水的作用。同时,由于冷饮的冷刺激会收缩口腔、咽喉和胃的血管,降低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最多是降口腔温度,对降低体温并无帮助。
那么,为什么人们如此迷恋这些冷饮呢?答案是,因为它们好吃。
冷饮并不是一类生存型食品,而是享受型食品。喝白水、淡茶水更有利于补水,喝绿豆汤、菊花茶能够更好地补充钾元素和抗氧化物质,而且可以做到零糖零脂,但它们没有雪糕好吃。所以,开发低糖低脂产品的前提,也必须是口味比较好吃。如果完全没有那些含糖含脂肪的美味配料,它就像冰块一样不好吃了。
从超市冰柜里随便拿支雪糕看一下,就会发现,其中食品添加剂品种繁多。比如让颜色好看的着色剂,让口感更“有内容”的增稠剂,让口感细腻顺滑的乳化剂,让口味酸甜适口的酸度调节剂,以及让特征香味更明显的食用香精,等等。添加这些,也都是为了让雪糕更好吃。冰淇淋也是一样。
减脂者担心它什么
冷饮到底有没有营养,这就要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看它含有多少糖、脂肪和蛋白质。
一般来说,果味棒冰类产品的热量最低,而绿豆、红豆、糯米为主料的棒冰脂肪少,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就比较高。奶油雪糕或巧克力雪糕中的脂肪含量往往会达到20%—30%,毕竟人们期待雪糕类产品有和冰淇淋相似的浓郁口感,脂肪太少时口感就不浓郁了。
吃冷饮时,人们可能并没想到补充营养。但如果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摄入一些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岂不是一件好事?有少数雪糕产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7%,已经超过了纯牛奶和原味酸奶3%左右的水平。添加奶酪和奶粉虽然增加了脂肪含量,但同时也增加了多种有益的成分。所以,一款添加较多乳制品配料、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雪糕和冰淇淋,并不能叫作“垃圾食品”。对于没有超重肥胖的人来说,仍是可以接受的日常食物。
这里要给大家推荐的是“营养素密度”这个概念。它的定义是,某种食物中微量营养素含量和其中热量含量的比值。同样都含有钙、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但与酸奶、牛奶相比,高蛋白牛奶雪糕的脂肪和糖的含量更高,营养素密度会低一些。但反过来说,同样是吃零食,选择牛奶雪糕要比选择慕斯蛋糕、饼干、薯片和甜饮料更健康,因为后者的蛋白质更少,钙更少,各种维生素含量更少。
控糖者能放心吃吗
按照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日常饮食中添加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同时还推荐,在没有大量流汗的情况下,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1700毫升之间,而夏日补水需求更大。如果这些水都是以甜饮料形式摄入,显然会让添加糖数量大大超标。
一般来说,口感甜味舒适时,饮料中的糖含量在8%—12%之间。含糖5%—6%的时候是“刚刚有点甜”的状态。如果一天喝2瓶500毫升的甜饮料,按10%的糖计算,就会摄入100克的糖,已远远超过了限糖数量!
相比而言,日常只喝白水、淡茶水、无糖柠檬水、无糖绿豆汤、无糖菊花茶等无热量饮品,再吃一支雪糕,摄入的糖总量反而会小得多。比如说,某款雪糕重量为78克,而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大约20克—100克,那么它提供的总糖量是大约16克,没有超过25克。如果吃的是低糖款,糖含量低于5克—100克,那么一支雪糕中的糖含量就更低了,仅有不到4克,那就更无须担心了。如果喝一碗(200克)加糖的豆浆,或者一碗银耳汤,要达到愉快的甜味,需要添加10%的糖,也就是20克糖。
因而,从营养角度来说,选择牛奶雪糕不如直接喝牛奶酸奶,但也并非毫无价值。无须因为吃一支没有“零糖”的雪糕而产生罪恶感。关键是习惯以不含糖和脂肪的饮品来解渴,控制一天当中吃的所有甜品总量。如果生产企业能适当降低冷饮产品中脂肪和糖的含量,使营养素密度进一步提高,是应当鼓励的,而不是以“交智商税”来嘲笑这种努力。
(作者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