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主食能减肥”“豆制品让孩子性早熟”“无糖糕点糖尿病人随便吃”……你是不是经常会被朋友圈,或者网上不实信息和谣言所左右,甚至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
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13日,在北京举行的2022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场启动会上,来自卫生、教育、食品、营养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会烹会选 会看标签”主题,针对人民群众的知识盲点和误区,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抓手,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指导,推动健康教育。
标签,食品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渠道
作为国家级行动,全民营养周意在让营养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百姓了解食物,平衡膳食,肌体免疫。
“虽然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通俗明了、接地气,但其传递着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平衡膳食的价值导向,顺应了城乡居民高质量健康生活的共同需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
思维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陈萌山说,各地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食物营养教育,让老百姓“会烹会选 会看标签”,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懂营养、会生活、重健康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从娃娃抓起,让食物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建立覆盖面广、协同能力强、普及效果好的食物教育体系。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选择了历来都没有的一个方向——会烹会选会看标签“三个会”。实际上,这是从理念教育、知识教育升级到了行为的变化,新版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也包括在生命各个阶段都要做好膳食的规划,每家每户每一个人都从此刻开始,学习认识和烹饪食物,阅读标签,享受天然食物的美味。
“食品标签是食品与消费者沟通的最有效渠道。”国家食物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介绍说,我国通过制定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应该必须标识的一些项目,以客观真实去展示食品,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作为消费者在选择预包装食品时该如何识别食品标签?樊永祥建议:一是看产品名称,二是看产品配料表,三是看营养成份。
“识”物,走好健康生活第一步
不少人疑惑:一日三餐,天天吃饭,有什么不懂的呢?但是,你真的认识食物吗?该如何选择?
“只有全面了解食物的知识才能科学认识食物,才能合理选择食物,做美味健康佳肴,走好健康生活第一步。”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研究员刘爱玲称。
不同种类的食物,营养特点也不同。刘爱玲介绍说,全面认识食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食物的营养特点。如蔬菜类主要营养特点是含有更多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而水果类的红黄色β—胡萝卜素含量高;枣类柑橘类维生素C含量高,香蕉山楂钾含量高。
二是认识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吃的营养”是提高免疫力、维持健康、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物质基础。
三是认识食物的重量。比如一个手掌心大的肉约为50克,一个拳头大小的水果约为250克,一把绿叶菜大约是100克。
就如何选择食物,刘爱玲认为遵循五原则即可:一是多选新鲜天然食物,少加工;二是多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三是挑选当地应季食物;四是看营养标签、生产日期;五是物美价廉,不过量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