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 星期五
正月十六的豫中乡俗
□ 梁永刚

    豆棚瓜架

    豫中乡间广泛流传着“正月十六,骡马闲悠”“正月十六,骡马歇日”“正月十六,骡马歇鞍”等乡谚,也就是说,骡马也要过节。

    作为庄稼人的亲密伙伴,为了犒劳牛马等一年的劳碌,就把正月十六定为它们的“节日”。这天,从早到晚都是细草精料。有的主人,停下手中活计,亲手包一顿鸡蛋韭菜或豆腐粉条馅的素饺子,煮熟了,连汤带饺子端给牲口吃,让其享受节日待遇。即便是出门在外拉车运货的牲口,这天也要在途中驻足歇息,吃好喝足,等到第二天再启程赶路。正月十六,一个看似寻常的普通日子,却蕴含着古老悠久的民俗文化,见证着庄稼人对牛马驴骡的敬畏。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不仅在畜牧农耕中占有重要地位,还以其自身特点成为畜牧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神秘力量的化身和财富权力的象征。笔者曾在乡间听一位说书艺人唱《老牛诉苦》:“天不明就下地,伸着脖子拉着犁。地皮好比铁板硬,长满茅草刺蒺藜。走一步,喘口气,汗珠顺着胯骨滴。吃一辈子草,出一辈子力……”当了大半辈子牛把式的祖父对牛感情颇深,一年到头都睡在牛屋里。祖父说,以前集体饲养牛马时,每年到了正月十六,饲养员就拿着料桶,挨家挨户给它们收饭。不管到谁家,主人都笑脸相迎,把过年没吃完的蒸馍、丸子、豆腐,新出锅的素饺子,放进料桶里。回去后,饲养员掰碎“百家饭”,掺入稠糊糊的饺子汤,倒进石槽里喂牲口,谓之“打一千,骂一万,正月十六吃顿饭”。歇了这天,牲口们就要开始迎接刻不容缓的春耕大忙了。

    乡间流传着一首民谣:“正月十六牲口节,牛马驴骡歇一歇。常年劳作鞭子下,今天进庙尊声爷。”每逢正月十六,牛王爷庙、马王爷庙香火旺盛,庄稼人带着供品,烧香磕头,作揖祷告,期望神灵保佑自家的牲口膘肥体壮、四季平安。牛王爷庙、马王爷庙,甚至是猴王爷庙,都很常见,但是却寻不到驴王爷或骡王爷的踪影。同样是四大力畜,待遇却大不一样。民间认为,驴不算大牲口,骡子不是正经东西,因此没有创造出驴王爷或骡王爷这些神灵来掌管它们。有一句乡谚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马王爷,三只眼,驴和骡子他不管”。

    据说,牛王爷是孔子的弟子冉伯牛,专门掌管牛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牛王爷就是《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列异传》中说,秦文公伐一千年老树,树化为青牛如水,秦文公于是在水旁建一祠堂,据说这是牛王庙之始。苏东坡曾有“咏黄牛庙”,可见最晚在宋代民间已经有人祭奉牛王爷了。

    马王爷全名叫“水草马明王”,也有人称“灵官马元帅”,是汉族民间信奉的道教神仙之一,在北方“五圣庙”中尊为五神之首,据说长有三只眼,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曜”。豫中乡间,关于马王爷的传说有很多,亦正亦邪,众说纷纭,其中有一则说的是,玉皇大帝派星日马(即马王爷)和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下凡,去四方巡察善恶。四个神仙东南西北各走一方,没几天,先后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其他三个神仙所报的均是善人善事,说下界一片歌舞升平景象。只有星日马查访的善恶之事都有,并且有豪强欺负穷人的事。玉帝看了有所怀疑,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得知娄金狗三神所报不实,他们在下界贪吃贪占,昧着良心说了假话。星日马廉洁奉公,好坏善恶如实奏报。玉帝连声夸他明察秋毫,又赐给他一只竖着长的眼睛。从此,马王爷比以前更加目光如炬。便有了民间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

    (作者系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

    本版投稿邮箱  769131563@qq.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