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访者供图) |
科普时报讯(记者付丽丽)12月28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全球健康研究院、公共卫生学院王友发教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静教授、王丽敏教授,青海大学彭雯教授、卡塔尔大学史祖民教授等合作开展研究,发现2013—2018年期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成人12.4%患有糖尿病,38.1%患有前期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超重和肥胖率高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将不断加重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疾病负担。12月28日,该研究以《2013—2018年中国糖尿病流行与治疗》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据介绍,该研究基于近年来我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了2013—2014年与2018-2019年两轮采集的来自343929名研究对象的数据。研究显示,2013—2018年期间,糖尿病患病率由10.9%增加为12.4%,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由35.7%增加到38.1%。在2018年,只有约1/3(36.7%)的糖尿病患者知道患病,近1/3(32.9%)接受过治疗,在接受糖尿病治疗的人中约1/2(50.1%)的人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2013—2018年期间,女性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居民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者的控制率均有所提升。
专家表示,此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控机制,采取综合行动,控制危险因素,加强筛查,针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及早干预,可以遏制或减缓糖尿病发生;加强糖尿病患者管理,特别是提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管理的水平,并对男性、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采用精准防控的措施,以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行动目标。
此外,为解决日益增加的糖尿病等慢性病负担,需要开展更多相关科学研究,开发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的适宜技术和成果转化,综合、有针对性地干预危险因素和强化糖尿病患者管理,定期全面评估“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和相关政策,以帮助更有效开展未来慢性病防控工作。我国的经验也将有助于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为一些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国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