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讯 (记者付毅飞)在11月25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发布航天星云即时遥感星座(简称“星云星座”)计划,将构建规模化、弹性可持续发展的即时遥感星座。
“星云星座”由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以卫星协同组网实现全球快速覆盖,围绕灾害应急、生态环保、交通监管、自然资源管理等场景的全天候和全天时信息获取需求。即时遥感卫星能够提供分钟级高分数据、高光谱数据、微光数据、红外数据和SAR数据,并基于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分钟级(快速)和小时级(常规)的信息提取、分发与共享,为各行业快速现场信息获取与更新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该星座将具备“准实时、广覆盖、多谱段、高智能、强自主、云应用”六大特点。星座采用多元化投资建设运营新模式,“众筹建设、统一运营、市场协同、收益共享”。
此前,三院发布了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围绕“卫星即服务”的新理念,打破了目前卫星运营市场商业模式,为广大卫星用户带来了一站式的卫星资源应用新模式。
2021年10月,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使空间共享的星座模式迈出重要一步,通过该卫星补充常熟目前卫星数据资源,更有针对性地为常熟、苏州、长三角提供数据保障服务。常熟卫星地面接收站也在今年8月完成验收交付,并面向常熟一号卫星,承担了该卫星的测控及数传工作。
记者还从此次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行云工程第二阶段首批6颗卫星的桌面联试联调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计划在2022年完成第二阶段共12颗卫星的发射任务。据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行云公司董事长钱微介绍,这12颗卫星将分两批采用串联堆叠分离方式发射,不仅能提升运载火箭的空间利用率,也能提高卫星发射数量,降低单星发射成本,第二阶段建设完成后,就能实现小规模组网,在空间段、地面段及用户段再次提升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提高卫星生产效率,提升卫星智能制造能力,空间工程公司在卫星柔性智能生产线建设上下足了功夫。该生产线由仓储与配送系统、部装系统、总装系统、测试系统和试验系统组成,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