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是第九个“北京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通过政策保障、科技支撑和工程建设等措施,加大湿地恢复与建设力度,特别是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全市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改善,湿地面积在逐年提高。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介绍,目前全市400平米以上湿地总面积5.87万公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十四五”时期,全市还将再添小微湿地50处。
根据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400平米以上湿地总面积5.8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6%,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有10余处。
为更好地保护北京湿地资源,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和市科委联合印发了《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
该《规划》明确,到2025年,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改善,湿地保护率不低于70%,小微湿地修复数量不少于50个;到2035年,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湿地保护率不低于80%,小微湿地修复数量不少于100个。
张志明称,近年来,小微湿地逐步走进市民身边,成为新时期全市湿地建设的特色,“恢复建设小微湿地,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增加市民亲水、体验自然的休闲空间和场所,提升首都城市的宜居水平,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2019年建成的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是北京市首个小微湿地保护修复示范项目,其不但为周边居民营造了林水相依的休闲游憩环境,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停歇和栖息地场地,已经成为了绿色网红打卡地。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进一步保护、修复大湿地生态空间,全面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与生态功能,促进全市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志明透露,北京市计划在郊区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每个区建设至少3处小微湿地,累计建设小微湿地50处以上,总面积50公顷,持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