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中医药科普做到“十要”
□ 宁蔚夏

    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并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有的选择,则会决定人的一生。阴差阳错,我由科研改道走上了科普之路,一干就是25年。四川科普界给了我一个“豆腐干王”的雅号。我真切感悟到,科学只有在普及的过程中才能增值,科学只有成为人民群众手中武器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豆腐干”的营养和能量是毋庸置疑的。几百字的“豆腐干”,是生龙活虎的“轻骑兵”,短、小、灵、巧为其集中体现。要想制作好上佳的“豆腐干”,并非易事一件,据我25年创作经验体会,需要做到以下十点。

    一要勤学苦练。首先就是要多学、多想、多仿,从学习别人的作品开始自己的写作,看得多了,眼就熟了,以至心领神会,将别人的写作方法进行筛选,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就要动手写。要多提笔,广播种,勤耕耘,写得多了,自然就熟了,所谓熟能生巧、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温故知新。在写作中,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广泛阅读古代医籍中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知识,汲取其中的营养,填补大脑中的空白,化古人经验为己有,成为自己写作的基础和能量。另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勤奋学习和研究中医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开阔视野,将古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拓新领域,真正为大众所用。要想做好中医药古为今用的普及工作,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三要选好主题。短小的“豆腐干”,更要突出重点,切忌大打包围圈,面面俱到。也就是既要有针对性,角度又要小,立意还要新。

    四要锤炼标题。越是好的标题,越能吸引人的眼球,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标题一定要精心锤炼,做到新、奇、巧、趣。

    五要短小精悍。小巧玲珑,轻盈洒脱,简明扼要,干脆利落,是“豆腐干”的主要特点,对于这种只有巴掌大的文章,贵在短而精,这是制作“豆腐干”的基本功,也是它立足和取胜之处。这就要求行文不能有任何拖泥带水,要精益求精,短中求短,从选题到内容,从段落到字句,都要量体裁衣,字斟句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推敲,细心打磨。

    六要突出实用。我们普及的中医药知识,广大群众必须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它要求文章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必须切合群众实际,切合群众需求,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突出短小实用,是“豆腐干”的优势,是其惠及百姓,立足于世的核心所在,离开了它,“豆腐干”即无任何特色可言。

    七要点缀色彩。它不仅姓“科”,而且姓“文”,是“用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文学”。作为传播中医药知识,必须要雅俗共赏,要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最佳普及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豆腐干”是最经典不过的科普文写作形式,即说明文,由于其短小,很难出彩,但必须抓住重点进行描绘,进行雕琢,也就是说,哪怕是在普及一个很小的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的同时,都要给大众以美的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比如,标题的精选,或是开头三言两语讲一个小故事,或是文中引用一句古诗、民谚、格言,或是收尾高度概括地来一句点题的醒言,均可达到这一效果。

    八要善于取舍。取舍时应该围绕“豆腐干”短小精悍的特点,从选题时就开始“瘦身”,直至文章完成后的修改。哪怕是至爱,只要是多余的赘肉,哪怕再痛,也要舍得切除,割而弃之。

    九要发掘提高。中医科普的任务主要在于把架设在历史电杆上的高压电,通过变压器,转化为220伏电压的现代生活用电,实际上就是古为今用,将深奥难懂的古代中医药知识,进行“白话”,解读给大众,成为他们手中防病治病的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科普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古人的基础上,拘泥于古人的经验,要推陈出新,根据现代生活的特点,加以提高和发扬。但需要有根有据,原汁原味,不能随心所欲进行发挥。

    十要勇于创新。本人基于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发现大众不仅需要现代医学防病治病的保健方法,以及现代医学对生命与健康研究的新成果,也需要源于自然的传统医学养生方术,特别是非药物疗法和无创伤疗法。显然,向大众普及上述医学知识时,采用以往那种单一西医或单一中医的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二者兼而有之,才能同时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于是本人本着洋为中用和衷中参西的原则,不仅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科普创作的观点,而且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上大胆革新,创作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的科普文章,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在本人编著的《春夏秋冬顺时养生》一书之中。这种新型医学科普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