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东辛采油厂辛一管理区加强标准化现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
(上接第5版)
统筹一体化运行,降低作业成本。
营72斜61井含水高,层间矛盾突出,辛一管理区地质、工艺、作业、经营一体化精准分析,采用不动管柱分层开采后,减少作业3次,节省作业费用27万元,日增油1吨。
“一套方案,4个部门参与制定,为的是更精准。”副经理魏进峰说,2020年,他们建起一体化技术分析预警机制,做足同类问题的前期预判报警。为保障预警准确率,他们持续提升一体化精准分析,以油藏经营为核心,成立一体化项目组,通过部门结合专业融合的一体化分析,提升了方案有效率。
地质方面,依托单元目标化平台,对比单元内同期、年底、上月数据,开展一体化联动预分析;注采方面,依托工况管控平台,对油水井分析排名,对末位井制定提升措施;作业方面,通过倒井管控平台和作业运行平台,分析倒井原因,对比查找问题,开展配套治理。
辛11斜139井因泄油器销钉脱落导致泵漏倒井,更换不锈钢泄油器后效果良好。技术人员通过倒井管控平台对比梳理出16口井同类型井,应用不锈钢泄油器后倒井率显著降低。
今年以来,辛一管理区通过一体化技术分析预警机制,减少倒井6口次,保障延长免修期井11口次,减少产量损失367吨,节约作业费用210万元。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效能力。
“在退休减员36人情况下,保证外闯规模不降。”辛一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孟玉泰的信心来自于他们的“两讲一账三配套”的工作机制。
通过“两讲”,即讲形势、讲政策,引导干部员工跟进发展步伐;建立“一账”,即员工信息台账、参考信息择优选岗;实施“三配套”,加强专业化配套,完善信息化配套,加快市场化配套,充分释放班站人力资源。
今年以来,辛一管理区对12个注采班站施行专业化配套,把安全监护、四化运维、监测加药等业务整合,形成专业化班站,用工总量由35人缩减至14人。截至目前,管理区外闯市场250人,预计年度综合创效2539.61万元。
他们还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年初通过对全区5141项资产进行梳理,将闲置资产归类造册,分析找潜力、分类定措施,让资产高效流动。上半年,完成内部调剂11项,外部调剂17项。
油藏经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仅对单井管线进行了一次冲洗,注水井辛11-侧斜137每升悬浮物就下降了14.14毫克。这一精准的治理方案得益于46个取样点的科学设置。
针对注水水质管理,东辛采油厂辛一管理区建立“污水站-注水站-配水间-单井”四级网点跟踪,设立46处水质监控点,每周两次水质化验,精准排查每口井的水质制约点。
精细源自用心,也创造效益。2021年一季度,辛一管理区超交油气量848吨,创效146万元,在东辛厂“夺杯”竞赛中一举捧回4个优胜杯,5个班站入列全厂排名前十。
推动创效方案口口有效。
“不但完成,而且要超。”拿到存量增加5000吨的年配产任务,辛一管理区召开生产会议,要求全员齐心,坚决“担责增效”。这份底气源自高效井网打造。
2020年9月份,辛一区成立地质、作业、经营一体化运行小组,按“井网急需要、工序较简单、经营有效益”原则,每周结合新摸排、已治理等变化更新扶停排序,每月结合前期经验对排序井方案再优化,保障扶停投入口口有效。
“油藏经营的基础是储量受控,就是让地下储量都在可控范围,并按低投入、低耗能、高产出的思路有序生产。”采油厂副总师、辛一管理区经理邵连鹏说,2020年,虽然成本压缩20%,他们坚决执行油田、采油厂决策,加大扶停投入,开井数从398口上升到450口,恢复可采储量52万吨,增加水驱控制储量65万吨。
“井开了并不代表储量就受控了,我们还要给它优质的日常养护和运维。”副经理魏进峰说,设立46个取样点保证源头水质只是基础,他们末位筛选穿孔频次高的管线,优选使用玻璃釉、环氧陶瓷等内防腐注水管线,让合格水在合格管线中流淌;通过细分注水、抑强扶弱调整层间差异,扶长停、套损治理调整井间流线,让合格水精准注入需求层;先后实施水井治理216井次,测调294井次,调配1826井次,增加水驱控制储量130万吨。
推动创效担当人人有责。
“你的井咋样了?”看到姜建强因辛11斜更92井产量下降愁了好几天,孟娉一有机会就来交流管井经验。
负责管理区纪检监督工作的姜建强,和负责服务群众、综合保障工作的孟娉,竟然有“自己的油水井”?不仅她俩,辛一管理区三室一中心人人都有井。
他们结合油藏经营、管理运行的提效规律,优化各岗位人力资源,做实“三室一中心承包制度”,由油井管控岗发现问题,短信推送至承包人和班站,由承包人协调送技术、配车辆、效果跟进等服务项目,提升决策、协调、执行的双向运行速度,实现“落实油藏经营责任,人人有责;优化人力资源,人人担责”。
围绕提升担责能力,他们还编写《单井管理大纲》476页,每井一页,产量、参数、加药周期等每口井的每个要点均记录在册,并配有5到10行留白,方便管井人员随时添加新变化,实现“一册在手,方向全有”。
人员、管井的一体化运行助推了一体化技术分析决策见实效,辛一管理区每月一次的“倒井分析会”雷打不动,决策层、技术室、注采班站带着各自的单井大纲和分析详情,集中会诊沟通,技术室更加掌握现场问题,班站全面领会工序目的,措施针对性和施工执行力显著增强。一季度,管理区召开电泵井专题分析会,明确倒井原因,对应优化《单井管理大纲》多少口井内容,全面升级电泵日常管理。
推动创效措施井井有招。
如果说,一体化制度压实了每名员工的价值创造责任,那么精准管护则提升了每口井的创效价值。
使用闭式管柱的营72-斜71井,因无法井筒加药,在结蜡处理中也常坐以待“闭”,分析认为,结蜡井常规的低冲次模式会造成井筒温度过低,使得结蜡现象愈演愈烈。为此,辛一管理区技术人员充分解读信息化实时数据,及时发现油稠生产时段,阶段性调高冲次提升井筒温度,仅7个小时载荷就从105千牛下降到91千牛,避免倒井,目前已连续生产380天。
“在注采管理中,加药不是机械的重复工作,而是技术活。”辛一管理区副经理刘卫华说,他们每季度进行一次药剂配伍性试验,打破一成不变的药剂配方,既缓解耐药性也跟进“病情”变化。他们还打破一成不变的加药方式,结合油井生产曲线,分大剂量给药、药剂泵挂“点滴”加药、间歇给药等不同方式提升疗效。在3月份的配伍性试验中,辛50-斜109井从油稠结蜡转为乳化,他们及时把降黏剂改为破乳剂,辛162-斜14井因疗程需要从间歇给药为打“点滴”。今年,他们共优化实施36井次,加药更有针对性,载荷合理率和载荷差达标率都处在采油厂前列。
辛一管理区的油井热洗不仅有周期,还有个性化的药剂浸泡、热洗、调高冲次快抽的“一泡二洗三排”三步法,全程化解井筒结蜡,对泵漏井则区别示功图形状,基于生产历史对应尝试提冲次、洗井、碰泵和中性除垢四种方法,避免作业施工费用,减少产量损失。
从精细管理到精雕细刻,再到精益求精,东辛厂辛一管理区油藏经营标准不断提升。他们还将在倒井分析中分设特殊井、作业等专项分析,在《单井管理大纲》中持续添加活页等新内容,持续增强油藏经营能力。
制胜之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面对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辛一管理区精益求精抓油藏经营,完善注采井网、健全责任体系、优化一井一策练就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争做合格的油藏经营者,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带给人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班子团结是事业发展的“定盘星”。
辛一管理区支部班子面对生产经营严峻形势和挑战,深入查找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管理组织方式存在的差距不足、短板弱项,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凝聚干部员工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抓得好、抓得实,抓出了成效,引领了新的实践,开拓了新的思路。
启示二:高效执行是效益增长的“压舱石”。
辛一管理区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怕困难,完成任务不打折扣,特别是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班子成员勠力解决问题,攻坚克难,以更坚决的贯彻、更快速的落实、更有力的执行,推动做强油气存量增长、优化成本结构、深化人力资源优化和资产盘活创效,让上级决策部署更深化更细化,推动了管理区持续效益增长。
启示三:创新实践是价值创造的“助推器”。
辛一管理区因地制宜完善内部效益化考核机制,以业务和价值量为主线,推动做实班站经营核算和价值考核,落实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激励机制,深化全层级全员绩效考核,加大价值创造主要贡献者激励力度,不断激发全员创新创效活力,推动岗位围绕业务创效、风险围绕业务防范,用绩效考核撬动全员价值创造。
启示四:主体责任是油藏经营的“风向标”。
辛一管理区精细谋划控制递减,深化信息化改造提升,管理区组织运行方式和管控手段更务实、更高效,把基层员工从大量重复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人力资源持续优化,自觉推动管理区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决策转变,真正担起了油气生产存量业务的经营管理,实现了存量发展的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