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确保能源“动脉” 畅通安全
——吉林油田加强储运系统管道完整性创新管理纪实
□ 刘晓娣 隋英飞

    近年来,吉林油田站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不断加强储运系统管道完整性管理,加大检测维修力度,创新改造方法,从而确保了管道“全生命”周期内的本质安全,极大降低了管道意外失效几率。

    2018年以来,吉林油田储运系统管道管理水平已连续三年优于股份公司I类管道考核标准,实现了“零失效”“零漏失”,保护了碧水蓝天。

    检测治理不停歇

    目前,吉林油田储运系统10年以上管道占比达84%,如何让这些管道“老而弥坚”“老当益壮”,成为吉林油田实现管道本质安全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吉林油田始终坚持“望闻问切”,精心对所有管道实施内外“体检”,目前已完成管道内检测661公里、外检测112公里,实现了管道检测评价全覆盖,同时依据检测评价结果,实施有计划的缺陷治理来“救死扶伤”,3年来累计实施管道本体金属损失缺陷治理1000余处,完成缺陷治理2600余个,修复外防腐层300余处,整体更新改造运行状况差的管道23公里,实现了772公里管道阴极保护全覆盖,大大缓解了管道本体腐蚀速度,消除了管道本体风险,实现了管网运行的本质安全。

    巡护防范不等靠

    管早管好管出成效,防患未然是关键。近年来,吉林油田从人防和技防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管道巡护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在人防上,建立了全公司三级巡护管理模式,即设立了48名专职巡线员,对管道实施分段承包管理。每名巡线员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24小时看守,每天至少巡线一次,雨季等特殊情况加密巡检,有临时施工时实施现场旁站监护;属地站队干部每周进行全覆盖检查一次;机关管道保卫科坚持随时随机检查、抽查和考核。几年来,吉林油田储运系统管道周边施工破坏基本处于受控状态。在技防上,加大数字化管理力度,自主建成了巡线定位管理系统,可通过巡线轨迹来检查监督巡线工作。所有专职巡线人员巡线到位率百分之百,安装了负压波泄漏监测系统和次声波监测系统,对原油、天然气管道运行状态实时监控,一旦流量、压力等运行参数异常,会及时发出警报,有效避免了事态扩大。同时,在松花江两岸等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填补了人工巡线“空档期”,实现了24小时严防死守。

    降本增效不懈怠

    几年来,直面扭亏脱困的不利发展形势,吉林油田储运系统紧盯整个管网设计、立项、运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全力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

    吉林油田坚持与科研院所、审计部门联手,精益每次改造方案设计,从源头降低投入。红岗-红木一站原有输油管道建于1996年,2007年曾因红岗气田天然气开发外输需要而改造为输气管道。2017年,经检测评价,这条已投用了20余年的管道防腐层严重失效,而且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出现过多次焊口裂缝情况,致使天然气泄漏风险加大。为了彻底治理安全隐患,储运销售公司经深入研究,提出了输气管道更新申请,最终将输气管道长度由原来方案中的25公里变更为实际的23.09公里,新建了两套计量截断系统,实现了首站正返输计量。

    整个过程,吉林油田精打细算共节省投资80.57万元,并有效保障了油区生产用气和下游用户用气安全、平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