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高福:面对第三波新冠疫情暴发 疫苗可防重症防死亡
□ 科普时报记者 李 苹
周烨 摄

    “一个好的疫苗需要四个条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和有可及性。”7月27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题为《疫苗研发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中,作了以上表述。报告通过“中国疫苗研发回顾与现状”“处于第一方阵的新冠疫苗”“疫苗研发带给我们的科技创新启示与思考”三个方面阐释、回顾了疫苗研究的历史情况和现状,并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在新冠疫苗处于第一方阵的研发。

    溯源是个科学问题,不能政治化

    高福介绍,中国的疫苗研发有百年历史,疫苗品种和产量在增加,疫苗研发的能力在增强。1949年中国人预期寿命是35岁,而2019年已达到77.3岁,疫苗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传染病,间接地促使人类预期寿命增长。

    为什么会出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到底是哪里来的?高福说,其实出现冠状病毒不奇怪,因为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可能携带冠状病毒,就像流感病毒被野生迁徙鸟类携带着全世界到处飞。我们每年都有季节性流感,偶尔会出现禽流感,冠状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容易发生重组,某个片段可以从不同的冠状病毒来源发生重组,然后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病毒。

    回顾一下感染人类的2019年COVID-19、2012年MERS等7种冠状病毒,从2002年底出现的SARS往回看,1965年已经出现了一个冠状病毒感染人,叫作HCOV-229E,其实在此之前的1937年,人类已经从感染鸡的病毒分离到了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就是冠状病毒,1967年又分离了HCOV-OC43,2004年又分离出了HCOV-NL63,同年又发现了HCOV-HKU1,而巴西的科学家后来检测才知,HCOV-HKU1在1995年巴西冰箱里就已经存在。高福强调,“溯源是个科学问题。我们可以预见,人类在遭遇了第七种新冠病毒后,未来还会有第八种、第九种冠状病毒引发人类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研发通用疫苗,争取把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冠状病毒防护好”。

    新冠疫苗到底管不管用?

    高福介绍,应对新冠疫情等卫生应急事件,首先以科学为基础,其次是公众的理解、参与,最后需要果断科学的行政决策,以这三个步骤来遵循“科学求真行政务实”才能处理好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处于世界第一方阵,高福认为,中国这几年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研究的长期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组测序的及时共享为全世界研发疫苗争取了时间;我国体制优势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成立了疫苗专班,积极部署5条路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科兴提供了早期生产疫苗的P3实验室。

    目前,我国有7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使用,5种灭活疫苗,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一种蛋白疫苗。截至7月26日,新冠疫苗接种中国已经累计完成超15亿剂次,中国6亿人已完成了两针疫苗接种,世界上大概26.3%的人已经接种了第一剂疫苗。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研发疫苗、注射疫苗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变异株,而我们打的疫苗还管用吗?高福表示,打完疫苗可以明确地给大家提供基础免疫,即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防重症与防死亡。据英国最近50天数据显示,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暴发与以前的病患数对比发现,患病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死亡人数明显减少,所以疫苗可以有效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随着冠状病毒变异的不断出现,这些变异株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致病性、免疫逃逸等特征,高福呼吁世界要共享疫苗,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获得和大规模使用新冠疫苗,而中国去年10月已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疫苗共享“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