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2日 星期五
食品包装:饽饽匣子引发的思考
□ 单守庆
视觉中国供图

    日前,我和同行的两位同事聊食品、话包装,巧遇常在食品类刊物“说咸道淡”的另一位朋友,又恰好他手里提着一个不多见的饽饽匣子。于是,饽饽匣子就成为话题,我们从“封面到内容”好一番品读……

    饽饽匣子,说起来简单,也不绕口,可细究起来,还真有点复杂:进出各种面包房、糕点店的人们,较少提及元朝就出现在北京的那个词儿了——饽饽。从“蒙古饽饽”到“满洲饽饽”的“饽饽”,都是民族饮食中对面食制品的称谓。饽饽的形状、质感、口味、色泽等有着诸多差异,把它们整合成一个“团队”,并能对其成员进行保护,方便运输,促进销售,于是有了装饽饽的匣子。来自久远的饽饽匣子,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食品包装”。带着古风遗韵的饽饽匣子,也给我们带来对现代食品包装的一些思考。

    从包装规格上看,手里这个饽饽匣子长29厘米、宽20厘米、高17厘米。打开这个天地盖包装盒的上盖,里面是盒壁紧贴又易于移出的托盒,托盒里6个方形纸盒里各装一个饽饽。提起托盒的盒舌,下层是又一个同样的托盒、托起同样的6个方形纸盒也都装着饽饽;再下层是一个正方形大纸盒,与之并列的是摞在一起的两个同样规格的布袋。细数饽饽匣子里的分包装,共计15个的盒或袋,除底层正方形大纸盒装有一大一小两个面饼之外,其他都是一个分包装里一个饽饽,共计16个饽饽,装得严严实实。对此,一位老先生来了个“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举了个媒体报道过的例子:“一种西洋参包装,盒子很大,拆开一看,实质内容只有薄薄一层,体积不到包装物的1/100。”他带着不满的情绪说:“那些‘外强中干’的食品包装,简直就是一种失信和欺诈行为。”

    从包装材料上看:这个饽饽匣子选用的纸质包装材料,优点很多,原料来源广泛、品种多样、加工性能好、卫生安全性好、节约成本、便于复合加工、印刷性能优良、废弃物可回收利用、环保。

    从包装文化上看:在这个以红色为底色的饽饽匣子上方,覆盖一张承担产品介绍功能的说明书,粉底黑字,饽饽文化味道十足,饽饽科普面面俱到。上网一查,这家饽饽铺还是个“网红店”。回头一问,那位常写些食品评论的朋友不是第一次购买此饽饽馈赠亲友了,他对这饽饽、饽饽匣子都情有独钟。

    最后说包装设计,通常都是“设计先行”,我却把这个饽饽匣子的设计写在了最后。这也是事出有因:从饽饽匣子底层的两个小布袋里取出纸袋包装的饽饽之后,那两个完成了饽饽包装使命的小布袋,仍让人爱不释手,它有里有面,有口袋绳,还有精心绣制的吉祥图案。这一设计给人们提供了包装再利用的种种可能,比如:用来装钥匙、用来装手机充电器、用来装旅途中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鼠标。此时,随着鼠标在电脑显示器上游走,我在键盘上敲击出这样一行字:消费者喜欢安全、简约、有文化的食品包装,这个饽饽匣子也就成了食品包装里的“香饽饽”。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