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关键性步骤,必然成为继月球之后的深空探测热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进行火星探测的历程中成功的不足一半,但这也阻挡不了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的热情。本文选取3个著名的探测器进行介绍。
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是最著名的火星探测器之一,其主要任务目标是研究火星表面、次表面和大气,并为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寻找可能的着陆点。该探测器于2005年8月12日发射,目前仍然在环火轨道正常运行,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
火星勘测轨道器发射质量约2180千克,由运载火箭直接发射进入地火转移轨道,经过约6个月的飞行后到达火星实施制动捕获。它是一个采用“大气制动”减速技术来缓慢进入环火工作轨道的探测器,其原理就是利用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飞行时受到的大气阻力,不断降低轨道高度。经过6个月的大气制动,探测器最终进入255千米×320千米的极地科学探测轨道,轨道周期为112分钟。
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VEN)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其携带的载荷,通过测量火星大气逃逸速率和相关过程,确定火星大气消失的历史,从而得到火星气候演化的相关答案。它是第一个以研究火星大气为主要任务的轨道飞行器。
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2013年11月19日发射,于2014年9月到达火星并成功完成环绕。在到达火星的两年时间内(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至少5次通过轨道调整从距离火星表面仅124千米的高度掠过,这意味着它可以直接与火星大气层“亲密接触”,从而采集大气样本进行分析。它在完成探测任务的同时,还可为在火星表面执行探测任务的火星车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其对地传输数据传输率可达10Mbps。
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的主要科学目标为:挖掘火星土壤,钻取火星岩石粉末,对岩石样本进行分析,探测火星过去、现在是否具有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确定火星表面是否具有可居住性。该探测器于2011年11月26日发射。
火星科学实验室携带著名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着陆火星过程中,首先利用锥形气动外壳进行气动减速,接下来使用降落伞进行减速,最后首次使用“空中起重机”新型着陆技术在火星上软着陆,对火星表面高精度着陆技术进行验证,为后续的采样返回和载人火星探测提供技术支撑。针对火星上的恶劣环境,“好奇号”采用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来进行供电,而非传统太阳能电池阵供电方式,避免了在火星沙尘暴中被沙尘覆盖失去发电能力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