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宠物,慰藉心灵的伴侣
□ 张 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在书写人与动物的情感画卷上,几乎从未失效。那些陪伴在人们周围的可爱生灵,更是将温暖、希望、包容、不离不弃,还有那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

    2009年,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将这样的感动搬上了荧屏。影片中,大学教授帕克收养了一只秋田犬,取名“八公”。八公每天早晚固定在车站接送教授上下班。斗转星移间,这样的送别和等待成了他们之间最幸福的约定。直到有一天,教授在学校突然发病离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而八公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外等候。

    10年后,当教授的妻子来到车站,无意间看到了依然在等候主人下班的八公——尽管已经又老又脏,可依然在执着等候,直到生命的尽头。

    相信每一位观影人,无不流着泪看完这部影片。艺术源于生活,《忠犬八公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改编自192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而电影之外,宠物陪伴也成为现代人生活里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象。

    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人的生活、工作节奏被不断按下快进键,困在城市中的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情感出口,饲养宠物的目的也逐渐由娱乐消遣,上升为心理层面的精神寄托。宠物日渐扮演着人们生活伴侣的角色。

    《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到9915万只,比2018年增长8.2%,同年全国城镇宠物主人达6120万人,比上一年新增472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仍是养宠物的主要城市,而“90后”成为养宠物的“主力军”,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宠物是短暂逃避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避风港,更是他们爱的寄托。

    在瑞典的一项关于饲养宠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养狗会明显降低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其中一个原因是养狗可以减轻社会孤立、抑郁、孤独等社会心理压力因素,而这些因素与冠心病、心血管病增加正相关。同时,养狗还会使宠物主人被动地进行更多如遛狗类的体力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有研究显示,饲养宠物可以缓解人们的不良情绪,并且会更快地恢复健康,其中,“动物辅助治疗”已成为治疗抑郁症、自闭症和老年痴呆等多种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研究发现,“动物辅助治疗”会促进自闭症儿童与动物建立真挚的情感体验,最终泛化在与周围人的情感建立过程中。儿童在与治疗犬的互动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疏离感,提升社会互动行为。在与宠物犬的相处中,自闭症儿童通过给宠物喂食、清理粪便、洗澡等行为,主动担任照顾动物的类母亲角色,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心、信任关系等。不仅如此,“动物辅助治疗”还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阅读技能、语言认知能力提升。

    一项港台地区的相关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论是自闭症儿童还是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很多人在与狗的不断互动中打破沉默后说出的第一个字就是“狗”。

    宠物的存在填补了现代都市人内心世界的空白,帮助“空巢青年”化解孤独,它们既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也是一剂良药,温暖和治愈着我们渴望爱与被爱的心。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工程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