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
这个冬天为什么这么冷
□ 陈柳岐

    从2020年底到2021年初,我国出现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气,从北方开始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一直影响到南方大部分地区。到1月6日,北京甚至出现零下19.6℃的低温,这是1966年以后的最低数字。冷冰冰的数字体现在日常生活上,就会变成只敢露出两只眼睛的着装,变成背对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前行,在全身筛糠一样颤抖的时候,让人不觉产生这样的怀疑: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是不是很反常识?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的气旋 。这种涡旋在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最大,但随着持续缩减,到夏季甚至会消失。

    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在北半球的冬季,这种现象会导致突然性平流层暖化。1952年,在海拔高度超过20公里的无线电探空仪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导致的平流层暖化。在2013后的北美冬季,新闻和天气媒体中经常提到这种现象,使得该术语推广成为对于极低温寒潮的解释。

    此外,极地涡旋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它是大气高层的紧密旋转气流。漩涡可以将极地温度极低且密度较大的空气,一直通向上空的平流层,就像无形的弹力绳“束缚”着冷空气,把冷空气限制在北极地区。不巧的是近30年,全球变暖越来越显著,这导致海冰减少,反射减弱,吸收更多太阳热力,海冰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所以出现了非常反常识的现象,北极升温幅度接近其他地区平均升温幅度的三倍。北极比赤道暖化更快也就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温差正在减弱,大气环流也因此受到影响。继而,它减弱了极地涡旋和西风急流,使西风急流较为波动,有利于北极冷空气南侵。

    所以在过去40年,极地涡旋的偏弱的趋势在逐渐明显,在近年来终于愈发明显地出现分裂。在最严重时分裂为杂乱无章的数个,并南下到北半球中高纬地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2010年代,美国东北部的冬季变得更加严酷,这和近几天北京的体验比较类似。

    极地冷空气南下通常两个走向,欧亚或北美。今年,冷空气轮到了偏向欧亚地区,而欧亚大陆冬季温暖气候主要由北大西洋吹向大陆的暖湿气流维持,西风的减弱又导致南北向的气流运动缺少阻塞,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侵,这就是今年中国出现强寒潮的背景。除了极地涡旋减弱导致冷空气南下的大环境,发生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对这个尤其寒冷的冬季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8年我国的雪灾也是由该气象事件引起。

    拉尼娜现象源自东南信风吹走了太平洋东部被晒热了的表层海水,导致底部寒冷的海水上翻,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影响热带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风和降雨量。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中国来说,增加冷冬出现的概率。可以说厄尔尼诺对应中国的暖冬,拉尼娜则对应冷冬。

    2020年10月末,世界气象组织便宣告了一次中等到强级别的拉尼娜现象形成,这次的拉尼娜现象延续到了2021年,并在今年冬季迎来了峰值。这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持续性雨雪冰冻的可能性,但是也影响了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导致南方难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

    可以说,北方极地涡旋减弱和南方拉尼娜现象兴盛的两个因素互相影响,导致2021年开局全国范围的降温,并且这是由变暖导致的冷冬。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