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促进全球科学抗疫”为主题,来自全球23个国际、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组织代表与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参加会议,共话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科学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再次证明,人类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公众科学素质的基础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大会致辞中提出,国际科技共同体应坚持多边交流、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共同发展,携手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为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复苏不懈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美好世界贡献力量。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全民科普大教育。全社会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理解科学理性的社会心态,为有效防控疫情奠定了社会基础。全球共同努力,有效提升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既惠及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地方,每个人,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他回顾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投身科技抗疫,在医疗救治、诊断检测、药物与疫苗研发、科普与心理咨询服务等方面创新建功的奋斗历程。
怀进鹏指出,科学教育与传播是公众理解科学的根本途径。科技共同体有责任向公众传播科学,助政府制定政策,推动和发展科学。不仅要加强科学教育,通过科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克服恐慌。而且要提供科学方法和科学观的教育,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以科学的方法追求新知,从而有效应对不确定性。
“开放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主题。疫情使人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人类是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应对挑战。”他倡议,秉持开放、信任、合作、共赢理念,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题,推进实施全球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围绕科学防控与跨国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丰富经验、系统理论和实际效果,向世界诠释了中医药如何发挥重大作用、点亮中国抗疫方案的过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特别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新冠疫情应对实践的极端重要性;马来西亚科学院首席执行官哈扎米·哈比卜分享了马来西亚对科学研究、科学普及高度重视,依靠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经验;以色列工程师、建筑师和技术科学毕业生协会董事会主席埃胡德·梅尼帕斯勾画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发展“新常态”的一种图景,以及如何帮助决策者、政府和企业等应对变化,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获得创新和增长。
在多边对话环节,相关科技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科学普及服务社会治理”“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等话题展开连线探讨,分享了科技组织、科学传播团体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由中国科协主办,大会设置了“提升科学素质,应对全球挑战”电视论坛及“公众科学素质与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世界,共筑未来”“面向2035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公众科学素质与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新形势下科学中心的服务与发展”五个专题论坛,自11月18日—12月8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陆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