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又到了期末考试季,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介绍几种有趣而高效的复习方法——
四种科学方法提高大脑记忆力
视觉中国供图

    □ 李峥嵘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融会贯通 以教促学的费曼学习法

    这是《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以物理学家费曼名字命名的费曼学习法,核心就是以教促学。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假装讲给一个门外汉听,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说出声来,模拟老师上课的情景。如果在教室自习不能出声,也可以写出来,模拟写一个教案。教的过程就是在思考、分析、整合,一旦讲解不下去、讲解不明白透彻,就说明这部分理解不到位。你可以回过头去思考,自己卡在了什么地方,重新梳理学科知识,一直调整到能说清楚为止。另外,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问,同学之间互相出考卷,或自己给自己出一个卷子,也是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更深刻地理解公式、定理。

    如何检测你究竟是学会了新的知识,还是只是背诵了一个概念,费曼说:“我们这么来检测:不要用你刚刚学到的新词(概念),用你自己的语言重复一下你刚学到的内容。”让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是什么让玩具狗动起来?如果答案是:“能量让它动起来的。”这就是背诵概念。费曼认为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解释,更好地答案是:你拧紧发条,而发条要松下来,于是这个力推动齿轮转动。

    交替学习 利用蔡加尼克心理效应

    复习的时候,通常老师会要求同学会集中精力、专注复习,也希望家长配合,不要打断孩子的复习。但是,心理学家发现适当地打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蔡加尼克效应。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源自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做的一系列有关记忆的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每个人布置了15—22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一组不被打扰地完成,另外一组则在进行的中途会被打断。实验结束后,实验者被要求回忆所做过的事情,看还记得多少。结果出人意料,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务远远多于已完成的任务。这种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我们可以借助蔡加尼克效应的中断力量,在复习的时候运用交替学习法,一种是内容上的交错,一种是时间有意识的中断。

    内容上的交替:可以把既相关又不同的学习内容混在一起学习,比如说同一个学科的不同题型混在一起做;也可以把不同学科混在一起复习,一晚上同时复习好几门功课;还可以把已经掌握的和不太熟练的混在一起复习,不要只练你不会的。借助蔡加尼克效应,我们也可把会的和不会的混合在一起复习,让大脑有新的刺激,可能比重复练习错题效果更好。

    时间上如何有意中断?我们可以引入番茄时间法。这个方法得名于厨房用的番茄形状的定时器,通常一次定时25分钟。选择一个复习任务,25分钟后闹钟响起,就中断复习,休息5分钟,再开始下一个25分钟。每隔25分钟强制休息一下,重新唤起大脑的兴奋,有助于将繁重的复习任务分解。

    梳理知识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笔记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你可以先找一个知识点作为中心主题,然后发散出多个要点。每个要点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要点,呈现出放射状的结构。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维的过程,最后利用关键词与不同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你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你的复习笔记。针对各个科目重要的要点做成思维导图,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就只保留一些简要的提示语,到最后你留下的笔记就只有一两页,这就是这门学科的知识框架。

    查漏补缺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并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发现了一条规律: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不熟悉的材料。

    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间隔一段时间地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遗忘曲线,可以找到复习的间隔时间,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考试时间来设定自己的多次复习时间。间隔时间的复习可以强化记忆,同时也要适当反思,为什么有一些容易遗忘?有意识地反思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而且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环境也会发生了变化,给大脑提供更多的环境信息,加强大脑提取记忆信息的能力。

    (作者为教育硕士、金牌阅读推广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