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高海拔上的气候奇观
气象万千

    □ 林之光

    中国气候之奇无数。但世界上本无无缘无故之奇。

    本文并非“志怪”“猎奇”,而是从气象学角度将众奇分门别类,揭其科学奇因。

    不过,此文中所集之奇,并非一般气候之奇。因为一般气候之奇,是大范围有规律性的,且多为公众所周知。而本文专说由于下垫面,即海拔、地形、海陆等自然原因,加上非自然的人类活动,共四个方面造成的奇异气候。由于这种局地性因素造成的气象矛盾更尖锐,变化更急剧,因此,下垫面造成的气候之奇,一般比大范围造成的更奇。

    平原地区,由于一马平川,所以周围气候相差不大。但是进到山区就大不相同,因为每升高百米,气温平均会降低0.6℃左右。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他从山麓海拔32米的九江,登上1165米的庐山,竟然从山麓花落春归的夏天,回到了桃花怒放的春天,这在古代岂不是件大奇事!

    再往高去,天气更凉冷,李白说,“五月(阴历)天山雪,春色未曾看”。2018年冬季奥运会能在亚热带的俄罗斯索契举行,就是海拔高度的这个原因。

    继续往上,到了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奇事就更多了。例如高原气压低,水到80多摄氏度就开了。因此如果没有高压锅,食堂大师傅蒸出来的馒头总欠火,“生米煮成熟饭”也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煮软了仍是夹生的。2002年,青藏铁路开工不久,高压锅只够供应开水,饭菜是从山下2800米的格尔木送上来的。当年国庆节,青藏铁路风火山工地上举行了一次“世界上最高的婚礼”,新房陈设简单,最大的家具就是两个氧气瓶。因为缺氧,致使高原上的人、马、机器、汽车,都有高山反应。

    另外,还有一件奇事就是,青藏铁路工地一律规定,为了防止强烈的紫外线辐射(高原上藏族同胞眼睛白内障高发,颧骨上半部被晒得黑红黑红的,都是这个原因),出工时必须戴上太阳镜,涂防晒霜和唇膏等。高原上男人要做平原上女人做的事,也不能不说是个大奇事。

    然而实际上,高原上最令人惊奇的还是大气光像。2007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电视屏幕上,天空阳光灿烂,可地面上影子黑白分明,如果侧光下人脸几乎半黑半白,这一切都是高原上大气稀薄、散射光极弱的缘故。所以,在高原上,天色蓝中带黑,日月并照;夜空中繁星无数,但个个“不眨眼睛”。

    不仅如此,就是晨昏,天边太阳既不红也不大,和中午的太阳一样强热。所以,孔子如果有机会登上高原,《列子》中就不会再有《小儿辩日》的故事了。

    其实,随着高度上升,除了气温降低外,在一定高度下,雨量反而是随着高度而上升的。降温加上增湿,形成了山麓荒漠而山腰出现林带的奇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区都有这样的怪事。特别是,天山南北坡的林带,从西到东,数千里蜿蜒,风光极为美丽,已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作者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