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4日 星期五
8月5日,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到了智能教育领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能力
□ 李峥嵘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五部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指南中提出了具体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并附上了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指南中提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目标为: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标准实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指南中也提到了智能教育领域:“规范在新型教育体系中的教学、管理等全流程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这里面有几个核心词:以学习者为中心、精准推送、定制化。

    智能时代的学习不是让人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淘汰,而是利用技术更好地回归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变化,能消除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多的自由。新的技术将为学习赋能,打破校内和校外的壁垒,突破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学习的变革。

    人工智能在方便学习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第一,从信息匮乏时代到信息过载,如何将浅阅读和深度理解结合起来?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比如说一个视频平均观看3秒钟、一篇公号文平均阅读15秒,一半的阅读者就会跳转到下一个视频或者文章。目前大量的屏幕阅读是快餐式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如何建立系统化的学习,内化为知识结构,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如何运用技术提升自己而不是被技术所绑架?比如说今天有个常用的词叫“刷屏”,阅读者好几个小时刷过去了,并没有吸收到有价值的内容,无法对碎片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提取,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里。

    第三,数字端阅读很容易从一个链接跳转到不相干的链接,如何专注于一个主题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

    因此,智能技术一方面带来了学习的便捷,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对有效地学习、深入学习、信息筛选、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人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对此问题,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教育新视野:释放技术潜能报告》里将21世纪所需要的技能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素养,包括传统读写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信息通信技术素养、金融素养、文化素养和公民素养。第二是能力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以及沟通和协作。第三是性格特征,包括好奇心、积极性、毅力、适应性、领导力以及社会和文化意识。

    智能时代已然到来,这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也是让人焦虑不安的时代。新一代的学习者,必须适应互联网加数字化的生存。《智能学习的未来》这本书作者之一罗斯玛丽·卢金是国际AI教育学会会长,她认为:“人工智能对对人类的最大启发就是人工智能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学习,永不厌倦,这就意味着它们总是在不断改进,所以教育体系正确的路径和方向就是让人类比人工智能更善于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铸就成功和智能的基石。如果我们善于学习,世界就将任我们驰骋,人类也将不断取得进步。”

    《智能学习的未来》指出,人类胜过人工智能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注重发展的地方,比如说元认知智能是对知识的认识,涉及到学习识别什么是真实有效的证据、以及如何根据证据作出判断,从而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处理数据上,人工智能击败人类不费吹灰之力,但是谈到辩论、给出理由解释,人类却能够把人工智能打得一败涂地。201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9届大使人工智能圆桌会议上,演讲人举了一个例子,清晰地阐明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区别。演讲人讲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丹尼在学校打了我,所以我也打了他,但是老师只看到了我打他,所以他惩罚了我。这不公平。”这句话小孩子都能听懂,但是人工智能却无法理解。

    如何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做好升级准备呢?比如说知识是教育中的核心,但是不是智能的全部,而且知识也恰好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完成自动化的,所以需要改变我们和知识的关系。不只是记忆知识,而是要学会提对的问题,培养勇于质疑的能力,必须通过社会互动和批判性分析才能构建起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作者为教育专业硕士、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