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瘟疫
□ 于 翔
《人类大瘟疫 : 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英]马克·霍尼斯鲍姆著,谷晓阳 李曈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
左图:根据《世界之间的战争》改编的同名电影(2004)
下图:“彩色火星”系列

    20世纪初,现代医学和技术的高歌猛进曾让人类无比自信地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流行病。然而我们错了。

    潜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里的神秘病菌突然现身人类的大都市,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甚至死去。从导致上千万人丧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临“天使之城”洛杉矶的鼠疫;从导致美国贵妇人神秘死亡的鹦鹉热,到感染后会出现大出血的埃博拉,每次疫情的暴发都令人猝不及防,打击着人类的自信。

    病菌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去寻找病原体的真实面目。

    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的作者为我们揭示了病毒猎人、防疫专家等“微生物猎手”们是如何找到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他们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寻找导致疫情的真凶,探索和开发战胜疫病的“灵丹妙药”,为前线人员指明方向,带去希望。他们的探索过程跌宕起伏,可能被既有的理论所误导,不断走弯路;可能被不同文化的人误解,在现场调查疫情时被当成“巫师”和外国间谍追杀;也可能自己也被病菌感染,生命垂危;甚至可能追寻一生,最终仍然一无所获。然而,只要有人锲而不舍,一直追踪,真相最终将浮出水面,或者说,至少我们会离真相越来越近。我们将与病菌继续搏斗下去,希望之火不会熄灭。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类文明空前进步,但也正是全球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病菌的全球扩散。短短几个小时,病菌就可能乘着国际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在短短数天内,在空间狭窄、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感染大量人口,导致成千上万人死去。

    我们人类必将与病菌继续共存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性流行病不是“会不会出现”的问题,而是“何时会出现”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过往的教训,先从人类力所能及处着手,在以科学对抗瘟疫的同时,不断改善导致瘟疫暴发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许,我们在应对下一场全球性流行病时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这是一本生命攸关的书,为普通读者量身定制超好读的瘟疫史著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