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减碳”应将节能环保放在首位
□ 科普时报记者 华 凌

    “低碳生活”“碳足迹”等词汇近年来成为热门语汇,“低碳”已然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新方式。所谓“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7月2日是第八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众所周知,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让老百姓过上殷实富裕的日子,并不意味着生活就达到小康水平,只有当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应得以全面改善,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饮用到洁净的水源等,拥有真正的幸福感,才是小康应有的状态。

    为什么要减碳?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大气中的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可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球表面升温,同时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所以被称为温室气体。

    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共6种温室气体已被鉴定出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威胁,而这个发现已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同时,科学分析证明了气候变化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如果人类还没意识到超量“碳排放”的危害,等到一旦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

    2020年2月,巴西科考团队在南极测得的温度突破了历史最高温度,达到了20.75℃。2020年6月,科学家发现北极圈的温度也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38℃。气温上升已经不是个案,全球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2010年至2019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据相关研究预测,50年后,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要生活在平均气温超过29℃的环境中。这意味着,一年的365天都将是夏天。

    政策很关键

    减碳事关未来,已然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这么简单。提倡低碳生活,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不仅能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绿色力量。

    “在制定低碳相关政策方面,一直以来有个被忽略的问题是,根据世卫组织疾病负担报告,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导致中国人群过早死亡的很重要因素。而生活源PM2.5,即生活用固体燃料燃烧(散煤和生物质,如秸秆、薪柴)导致的污染排放,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日前,在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办,能源基金会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举行的“新媒体环境下大气治理报道重点、新点与难点”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陶澍指出。

    陶澍表示,由于民用燃料排放因子(单位质量燃料使用的污染物排放量)高,且没有任何排放控制措施,其对污染物排放、室内外空气污染、人群暴露和健康危害的贡献占比远超过其对能耗的贡献。

    “需要明确的是,做到低碳并不等同就有了清洁的环境,尽管有些低碳措施是与环保同步的,比如清洁能源,如果采用水电、风电和太阳能,既可以低碳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有些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并不能导致低碳,甚至相矛盾,例如,现在常见的脱硫脱硝措施,并不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再如大气颗粒物有减少辐射的效应,减少大气中PM2.5的措施,可以让蓝天天数增加,却对地面增温有正效应。”陶澍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减碳的正确姿势

    陶澍指出,目前我国无论做环保,还是减排等,需要有个优先发展策略,显然搞好环境治理是第一位的,保护百姓健康不受污染,同时投入一部分财力物力在减碳上。还可以做一举两得的事情,如花力气去减黑炭,既可以降低排放的健康危害,又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在这方面,北京市的一些尝试值得借鉴。针对一些商业楼宇的智能空调耗电量越来越大,北京就曾有过“26℃空调行动”。

    “现在北京空气污染中来自交通车辆的排放占45%,政府部门在采购公务车方面,可以每年逐步增加电动汽车的比例。”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从交通方面一微克一微克地“抠”细微颗粒物的排放是最容易的。北京的公交系统和出租车有待全部电动化。对于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实行配额制,大量向电动车倾斜,到2025年如果北京公交全部电动化,私家车约40%是电动车,那么北京的空气质量将能大为改观。

    “要想实现低碳生活,一定要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杨富强表示,中国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促进了能源转型,能源的转型又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总之,低碳行动应该把节能放在第一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