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十万个为什么”打了十几年交道,并以此为生,从央视科普节目的出镜实验员,到抖音里的短视频科普达人,80后宁原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将大千世界缩小、将微观之物放大。“我想通过模型师老原儿的科普短视频,让更多人真正了解生活,知道世界因何如此。”
用模型讲科普
模型师老原儿的第一个抖音视频主题,是讲解救护车如何隔离病毒。
他先用一个天平模型,展示不同压强将带有病毒的空气封存的原理。之后重头戏来了,一个等比例压缩过的负压救护车被摆上了桌台,实体救护车该有的部件,模型车全有。老原儿把车厢顶部按钮旋转,掀开位于车顶内部的负压系统,救护车能隔离病毒的原理和关键设备,就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个视频发布在疫期,背后也代表着老原儿在抖音做短视频科普的思路:主题应是大伙儿关心感兴趣的、模型虽小但得五脏俱全、讲解由浅及深逻辑递进。
在宁原发布的34个视频中,有疫期的救护隔离原理,夏天到来前的小龙虾科普,新闻里山火卷土重来的原因,被蚊子叮的包会越挠越大等主题,大多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却一知半解的情况。
“用实物,给镜头,能让观众更清晰地感知到细节,加深记忆。” 宁原和妻子对短视频的质量也毫不放松。在他们看来,虽然从电视荧屏转向了短视频,但更该把科普做得小而精。
做科普自己先弄懂
宁原大学时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视觉广告学专业,画个模型做个手工,对他来说不算难事。用短视频科普,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能把科学道理,说得简单明白。
几分钟的科普短视频,背后需要至少上万字的权威资料支撑。宁原家书柜里都是动物学、昆虫学等学术类大部头,他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查询资料、找权威信源,分析各种说法上。视频脚本、阐述逻辑被他反复推演,直到可以清晰又严谨地呈现。
选题准备时遇到中文资料少,查找外文文献是常有的事。如果资料还不够精细,宁原就开始琢磨起其他的办法。
一次,他想用模型展示为什么“有的羊顶头不会得脑震荡?”他在网上找了个销量好的卖西北羊肉的店,别的顾客都是下单肥美的肉,宁原请求老板,能不能把养殖羊羊头上的肉剃下来,把头卖给他?
他花了100多块钱,如愿收到了快递来的骨头,赶忙拿着电锯开头骨,扒着看,分析里面的纤维结构,再记录下来给自己认识的动物学家审,没问题了才开始做羊头模型。
做科普不能玩票
在抖音,老原儿总是戴着一副大眼球道具眼镜入场。
可还是有网友认出了他,“你是《原来如此》里的外景实验员吧?”那是早年间央视的一档科教栏目,以趣味实验和体验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34岁的老原儿,深耕科普的路就是从那儿开始的。之后,他从体制内离开,转型为独立运营的科普制作人。
今年,在央视科教频道任栏目主编的妻子也离职了,和宁原一起,全心投入在抖音科普短视频上。
他们坚持原创,视频里的每句文案,都不容许扒网上现成的视频再加工。
从传统电视制作人转型到短视频达人,宁原不是没有焦虑。抖音里粉丝百万级别的达人们,大都保持着高频的短视频更新节奏,至少两三天就有一条,但以他和妻子两人的生产速度,目前仍远远达不到。
宁原和妻子把做短视频科普,当作事业而非玩票。“现在还没有靠这个赚钱,先把科普内容做好再考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