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酒:食用,药用,误用
□ 单守庆

    新冠疫情暴发后,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有关新冠病毒的错误信息会加大医卫人员的工作难度,并向公众传播恐惧、引起混乱。针对新近出现的一些传言,4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上列出包括“饮酒能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在内的14种传言和辟谣性内容。来自世卫组织的科普,不仅有助于新冠肺炎的有效防治,也有益于酒的健康消费。

    酒的是是非非,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迷惘和困惑,引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的特别关注,把“酒类饮品与科普创作”作为第二届食品科普创作沙龙主题。沙龙结束后,与会者还时常在朋友圈里互动着当时有意或无意交织在一起的“酒缘”:沙龙举办地选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这里有酒类科研和检测的权威机构,也顺便参观了真酒假酒质量检测的过程。多位参会者途经酒仙桥来到沙龙现场,讲起酒仙桥的来历:相传有一酒仙过桥时掉入桥下两篓酒,自此河水泛溢酒香,故名酒仙桥。此桥名逐渐演变成地名,沿用至今。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尹建军在沙龙现场讲述酒的历史,还详细介绍了白酒香型国家标准、白酒陈酿年份测定、白酒检测智能化等酒业科研的最新动态。他从事酒类检测工作多年,积极组织和参与酒类饮品科普活动,更加激发了沙龙参与者的志趣、谈锋和责任感,进而形成共识:科普创作助力酒类饮品科学消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可行性、紧迫性。

    果然如此。在第二届食品科普创作沙龙5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饮酒能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传言”和辟谣性的“事实”:“饮酒并不能保护人体免受新冠病毒侵害,反而可能会带来危害。频繁或过量饮酒可能会加剧健康问题。”

    在笔者看来,正确引导酒的健康消费,应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酒类科普文章。

    正确认识酒的食用价值。酒既能在物质层面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又能在文化层面满足人们交际、情感交流的精神需求,还能在健康属性上满足人们“解疲劳、提精神、祛寒镇痛”等健康需求。《本草拾零》《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都有正确饮酒强健身体的记述。进入21世纪,科研人员更是在酒的健康属性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比如,在酒里发现对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吡嗪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

    科学利用酒的药用功效。在古代,用酒治病,特别是用药酒防治疾病十分普遍,因而古人视“酒为百药之长”。比如,用酒泡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等制成的屠苏酒,是古代除夕时很多家庭必备的“年货”。西医学研究也表明,用酒浸药,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更易于人体吸收,宣通血脉,借以引导药物的功效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提高药效,起到“药借酒力,酒助药势”的作用。

    务必谨防酒的误用危害。古今关于饮酒的利与害之争,关键在于饮酒量的多少。酗酒、醉驾等不良现象,助长了酒的负能量。治疗作用不同的药酒同时交叉服用,服用药酒后再饮用白酒,都是因酒的误用而进入了危害健康的误区。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白酒与养生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说:“我们提倡科学饮酒、理性饮酒、适当饮酒,不酗酒,不醉驾。”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