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其次,几个人聊天的方式也比一个人的独角戏更容易取得效果与内容的平衡。演讲这种形式虽然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普遍,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它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表演色彩。如果科普的演讲者本身善于表演,又有“观众缘”,那么就会达到很好的科学传播效果,反之则达不到传播科学的目的。
然而,传播效果不好,并不代表其所传播的内容不好。而聊天这种方式引入了多个人物,可以通过问答、补充、解读、辩论等多种形式,在内容与效果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当然,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不能只有聊天这样单一的形式,还需要配合其他技术手段,才能吸引最广泛的观众来观看节目,达到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虽然《认识病毒,科学防控》特别节目的录制地点始终是在演播室内,但是通过先进的AR增强现实技术打造了一个由多种科学元素组成的虚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访谈场景。与此同时,在主持人和两位嘉宾聊科学的间隙,还穿插了创作团队专门制作的一些情景动画,用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病毒进入人体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这些元素的加入令节目有了更广泛的传播范围。
最后,《认识病毒,科学防控》特别节目的定位十分准确,本着服务于抗击疫情大局、服务于观众的创作思路,着重介绍了病毒的整体性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种病毒上。在本次疫情中,经常有朋友向我请教病毒的问题。但是仔细一聊就会发现,他们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而是关于病毒整体的基本认识。事实上,如果你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即便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太多了解,也会少了很多疑问,少了很多恐慌。我认为,《认识病毒,科学防控》特别节目能够脚踏实地地以病毒基本知识为主体内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更是疫情期间的众多科学传播产品中所缺乏的。
对我而言,在央视的演播室里以聊天的方式做病毒相关知识的科学传播,这是一次很新鲜的经历。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同时希望更多的一线科研人员也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用最家常的方式,跟大家聊聊他们所知道的科学。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