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 星期五
绿孔雀真的“赢”了官司吗?
□ 高 源
成年雄性绿孔雀。(图片来自文献。供图/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
本文作者在向观众介绍绿孔雀。

    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绿孔雀既是凤凰的原型,又是吉祥与富贵的象征,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但生活在云南的绿孔雀现只剩不到300只了。如今,那里要建一座水电站,这将会把它们生活的地方淹没掉。有人为绿孔雀鸣不平,有人要建水电站,双方就打起了官司。

    2017年7月12日,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将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方告上法庭。2018 年8 月28 日,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2020年3月20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绿孔雀”案做出一审判决:立即停止水电站建设项目。

    备受关注的绿孔雀,数量骤减极危等级

    根基深。绿孔雀在中国生存繁衍的历史非常久远,考古发现距今5000~6000年前就有绿孔雀了。资料显示,历史上绿孔雀在我国的分布曾十分广泛,遍及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份。但请注意,现在我们平日常见的孔雀却是蓝孔雀,蓝孔雀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并不是我国的本土物种。

    颜值高。绿孔雀羽色极为华丽,通体羽毛以翠绿色为主,具有多色光泽。头上耸立着一簇冠羽,颈部、胸部的羽毛为鱼鳞状,呈金绿色。眼周浅蓝色,脸颊亮橘黄色。雄性成鸟的尾上覆羽特殊延长,长度超过1米,近外缘具有“眼状斑”,雄鸟求偶时将华丽的尾屏面向雌鸟展开进行炫耀,并不断抖动,发出“沙沙”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孔雀开屏”。

    数量少。历史上绿孔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多个省区,而现在仅分布于云南的中部、南部和西部。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绿孔雀数量约为800~1100只,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绿孔雀栖息地斑块化日趋严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仅有235~280只。

    级别高。2012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绿孔雀由易危(VU) 提升至濒危(EN)等级。2017 年5 月,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 2017版) 》中,绿孔雀被列入极危(CR)等级。我国将绿孔雀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杀害以及非法贸易、运输绿孔雀及其制品。

    伞护种的绿孔雀,维护生态繁衍生息

    有人会问,濒危动物有很多,为什么如此关注绿孔雀?除了绿孔雀本身具有的本土原生、美丽优雅、文化符号等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护绿孔雀不仅仅是保护绿孔雀这一个物种。

    在绿孔雀生存繁衍的核心地带——元江上游的石羊江河谷,除了有绿孔雀最主要的栖息地热带季雨林之外,还有稀树灌草丛、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等多种植被类型,给众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栖息环境。调查发现,这里除了绿孔雀以外,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鸡、白鹇、白腹锦鸡、猕猴、鬣羚,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陈氏苏铁、珍贵的兰科植物以及大量其他物种。

    一旦电站建成蓄水,将形成共约90公里的淹没区,大片的原始植被和难以计数的珍稀动植物都会被淹没在水面100多米以下。所以,绿孔雀就像是一个伞护种,护佑着这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它们一起共同维系着这个珍贵的河谷生态系统。

    “绿孔雀”诉讼案一审判决虽说大快人心,让绿孔雀和它的伙伴们总算是暂时保住了它们的美好家园。但是,绿孔雀真的“赢了”吗?问题还远没有彻底解决。建到一半的水电站后续如何处理?已被破坏的绿孔雀栖息地如何恢复?未来是否还有建设项目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如何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投入,希望能够长远地、根本性地解决问题,逐步走向理想中的和谐自然。

    (作者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