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
大国担当与科技使命

    (上接第1版)

    其实,政治家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当国际十年减灾结束时的2000年10月11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其国际减灾日文告中忧心忡忡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受到灾害的伤害,灾害造成死亡的人数在不断加大,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迅猛增长。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我们相当被动。”

    “人民战争”的现代版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毛主席的精辟论述在此次抗疫中使中国人民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封城抗疫,本是传统古老的做法,但在今天赋予了新的内容。在疫情肆虐的严峻时刻,党中央做出了果断的封城措施,得到了民众坚决的响应,效果很快显现,疫情初步控制。请注意,这是在21世纪2020年的中国现代化的大城市,是全国水、陆、空交通枢纽的中心地域,是千余万人口聚集居住的社区、家园的封城。这里的封城,不见金戈铁马,也无硝烟战火,顷刻间,街道上不见昔日的车水马龙,社区里,门可罗雀······但一切是有序的,这里的一切静悄悄,但生活在照常。

    随之,全国医疗救援队伍奔赴疫情一线。这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医学和社会工程,是一场大的战役。

    高度的政治站位,权威的政策号令,有效的运行机制,执行得不折不扣。也就是说,人性在此次抗疫中,不仅武汉、湖北,全国各地都得到了锤炼,彰显了我国的硬实力、软实力,与刚性、柔性的统一,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向心力。这就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结束时的“人民战争现代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现代版!

    全球团结合作,科技力驱疫情阴霾

    病毒本无国籍,何况在全球化的今天,所以抗击疫情需要互相支持加强合作。各国政治体制、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抗疫政策、法令、举措,民众如何响应,实际行动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应总体服从于全球有利抗击疫情,有利减轻疫情对人类的危害这一最高原则。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彼此都有着影响。所以团结合作、沟通交流对于政治家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学家们也负有重任,同样也不应缺席。

    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社会防控疫情中起着关键作用。研制疫苗,当是重中之重,使人体产生免疫能力,从源头上保护了公众的健康。研制一种对抗新出现的病毒的疫苗谈何容易。科学家智力与体力的艰苦奋斗,乃至重大的付出,严谨缺一不可的科学程序,审批的必经途径……凡此种种,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此次疫情,在武汉发现了大量轻症病人因医院病床不够使用,迅速建立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尤其是对“方舱医院”认识的深化与改革,利用现有建筑物内的大面积并具有水、电、气等管道设施建立医疗单元,赋予了方舱医院新的内涵和应用。此举,又从救援医学的“检伤分类”(Trage)衍生了新的理念与实践意义,我们应该肯定。

    在抢救垂危病人时,既有临床医疗常规系列,又有新科技的加入,如“人工肺”(ECMO)在此次疫情抢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仪器毕竟有限,所以高级生命支撑(ACLS)等关键救命科技,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

    科学的价值不仅在专业上给予支撑,同样也表现在对社会及公众的科学普及上,包括心理救援在内的科学的、权威的、成熟的知识的普及,防控疫情的宣传乃至强制性的简单而有效措施(戴口罩、洗手等)。

    中国,作为早期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又处置了大量的病人,同时也取得了初战成果,把经验挫折与国内外同行分享、借鉴,进行科学的总结、凝炼是必须的,国内专家同行既应分享,也应研讨,共同提升至理论是重要的。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当然与国际同行交流也不应缺席,科技交流既是责任也是道义。

    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政府、专家们坦诚地与世卫组织合作,中国与世卫组织关于疫情考察报告的问世,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和肯定。在我国抗击疫情早期艰难阶段,一些国家伸出援手,从道义和物质上给与支持,我们难以忘怀。同样,现在中国政府、专家们毫不犹豫地接受有关国家的请求派出医疗队,捐赠救援物资,也是义不容辞的。

    近日,获悉远在万里之遥的意大利疫情严重,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牵挂,尽力支持。作者当年(1982年)是代表中方与意大利政府外交部商谈合作建立北京急救中心项目的负责人。1986年在京建成的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北京急救中心,成为中意两国政府和人民友谊的里程碑的见证人,更是感慨万千。历史不因岁月远去而黯淡,在21世纪的2020年,闪现了它的温暖和光辉。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人,本该互相帮助、共克时艰。

    (作者系资深急救医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中国科协委员,现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