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1日 星期五
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你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请务必默念三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这个段子的意思是,当你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心怀不满时,请不要忘记自己的基因不过如此,就不要奢望孩子是天纵奇才。
龙生龙凤生凤 学习能力由基因控?
□ 李峥嵘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真的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吗?非也。

    美国新生物学专家布鲁斯·H·利普顿通过实验发现:人的信念会深刻地影响着行为、基因的表达甚至基因的结构。通过改变你的感知,你可以改变你的行为,可以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甚至能改写你的基因。

    华大基因CEO尹烨在视频节目《觉者》中,也曾谈到意识能改变基因表达。他引用了多篇科研论文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理,即正念练习能降低与炎症相关的基因的活性能,通过干预基因表达来影响人体的神经、行为以及一些生化过程,从而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在心理学的动物实验里,也能看到不同的养育方式会带来基因的变异。例如,被妈妈照顾得细致的老鼠宝宝对压力比较不敏感,因为它们的大脑中发育了更多的皮质醇受体,抑制了应激反应。而被粗心大意照顾的宝宝则相反,一生都会对压力更加敏感。还有更令人惊讶的实验结果:一个老鼠妈妈导致的对压力的敏感的遗传变异,会被传给后面的好几代老鼠。

    心理学认为,当你的内在意向发生改变,你就会改变你的外显行为,你的人际关系也会随之改变。正如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改变你的思想,就能改变你的生活。”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魔法”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所抱有的信念和期待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使行为变得更积极或消极,从而使我们的期待成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对一所小学的6个年级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并向任课老师说测验结果显示有一些学生很有潜力。8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生再次加以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指定的。但是教师相信了科学家的“测试”,认为这些孩子是天才,看待他们的方式也更积极,而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下,更有适应能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

    在古希腊神话中,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塑的美少女,最终雕像成真,喜结连理。罗森塔尔借用这个古老的故事为这心理学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自证预言效应的影响力因年级差异而不同。最强的自证预言效应发生在一年级、二年级和七年级。为什么呢?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学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不够自信,需要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心理支持。七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一)的自证效应可以解释为,在一个老师不熟悉孩子的情境中,其观念更容易受到社会影响。老师也不知道孩子到底聪明不聪明,科学家说这个孩子聪明,老师就相信了,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大为不同,孩子就会顺着老师的期待发展。预言就此成真。

    当我们知道了信念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那么就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的心智会自动过滤那些与自己预期不一致的特征和信息,会无意识地塑造我们的行为以符合预期。如果你相信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经过努力达到学习目的,那么就会努力,即使遭到挫败,也会解释为偶发事件,不会放弃努力。如果内心已经预设了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天生就笨,那么就会敷衍了事,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泄气说:早知道不行吧,那就算了吧,再怎么努力也没用的。

    让我们总结一下后天努力和先天基因之间的关系: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在《先天,后天》这本书中主张:后天培育依赖于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后天培育。基因不仅预先规定大脑的广义结构,而且它们还吸收塑形的经验、因应社会的线索,甚至运转记忆。它们是意志的原因,也是意志的结果。

    《先天,后天》的基本论点是:人类个体发育既不是完全由先天(基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经验)决定的;真实的情况是,基因是个体发育的内在动力,而经验是个体发育的外在约束,尽管个体发育是由基因直接指导的,但是所有这样的指导都要受到经验的制约,因此先天总是“经由”(via)后天起作用。对人类个体的发育而言,学习能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协同作用。

    所以,相信自己,在你大脑的广阔天地里,你可以大有作为。

    (作者系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教育专业硕士)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