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第三,应急科普的内容资源比较分散。目前,针对应急科普,我国缺乏系统性、分主题的科普内容资源库建设,尤其缺乏在线应急科普资源网站建设。
以线上应急科普资源建设为例,目前多数科普内容资源分散在各大网站上,科普资源看似实现了开放普及化,但不少优质的应急科普资源受限于公众的检索能力而出现闲置或浪费。
建立有效的应急科普机制有助于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应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之中,在组织上、技术上、机制上形成有效的应对系统,亟需从以下方面建立完善的应急科普机制:
第一,完善应急科普的顶层设计。建立权威而强大的应急科普平台,健全应急科普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当前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预案中补充应急科普的工作预案,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考核范畴,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建立涉科学议题的热点应急科普预案和实施规则。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应急科普纳入法制化轨道,探索制定《国家应急科普条例》。
结合国务院关于政府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应急科普机制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和工作机制,从法制层面保障应急科普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在应急管理部门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设立应急科普中心或办公室,负责各级应急科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成立工作机构。建议国家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科协联合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各级政府与同级科协建立相应的科普工作委员会,由各级科协主席牵头担任委员会主任,负责遴选各领域相关科普专家、社会学家、传播心理学家、本地区知名媒体代表担任成员,并集结各领域的科普人士组建科普专家库。在应急状态下,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社会热点科学议题的研判与会商、联络协调在库专家开展应急科普服务供给。
第三,加强应急科普热点的侦测和预警。建议在政府舆情管理系统中嵌入类似科普热点的侦测与分析模块,通过自建舆情分析系统或由市场舆情分析机构提供外包服务,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热点动态监测,及时向政府部门发出应急科普需求的预警,以便及时做出回应。
第四,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开展精准科普。推进“科普中国”网站建设,整理现有各类优质科普内容建立类似“维基百科”式的在线科普资源库,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编列条目,形成公众可以在线按需检索的科普“信息中心”和“数据超市”。
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的易发事件建立应急科普的官方网站,进行日常预防性科普内容推送。
同时,针对公共突发事件,提倡构建包括微信、微博、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在内的在线媒介传播矩阵,开展网络直播、在线对话等互动式应急科普,使公众科普需求的在线表达与科普服务有效对接。
(王明系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郑念系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