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核科幻大赛”迎来开放式结局
□ 科普时报记者 于 翔
图1:活动组织方向参与者介绍情况。
图2:“人造太阳”装置。
图3:中国环流器二号A中央控制大厅。

    多彩世界

    2020年1月15日,纪念核工业创建65周年媒体见面会在京举办。会上揭晓了“开放式核科幻小说结局征集大赛”的获奖名单。

    这次大赛令人不禁感叹“中国有科幻”,也显示了核科普突破受众圈层的更大可能性。各行各业、各种岗位、各种年龄段,都“潜伏”着一些爱科幻、爱写作的有趣灵魂!一位网友留下了鼓舞人心的评论:“未来百年之后回头,或许就从这里起步,我们的科幻世界就此蓬勃兴起。”

    参观“人造太阳”之后

    2019年4月,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环球网、果壳、未来事务管理局、新浪微博共同发起的 “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走进了中核集团,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实地采风,参观了核聚变“人造太阳”等先进的核科技装置,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掀起了人类未来能源的讨论热潮。

    在 “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的基础上,中国核学会与中核(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开放式核科幻小说结局征集大赛”评奖活动:选取著名科幻作家滕野参观“人造太阳”后创作的《拉维亚的太阳》,隐去其结尾,向全社会征集这部核科幻小说的续写作品。共有549人报名参赛,收集到176篇作品。经过三轮评审后,最终确定了获奖的18篇作品。

    报名者覆盖了核行业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员工、高校及中学学生、自由写作者等,遍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26个,年龄下至12岁,上至55岁。大赛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了现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心中对科幻和科学的热情。

    展望核聚变能的应用

    本次比赛所用作品《拉维亚的太阳》中出现了可控核聚变装置。裂变是由较重的原子核分裂为较轻的原子核,聚变是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在此过程中损失了质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方程E=mc2,相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正是依靠其内部氢元素发生核聚变反应,才发光发热,从而为地球提供能量来源。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困境的理想能源。

    2019年9月30日,全球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心脏”安装阶段在京启动征程,意味着中国30多年不间断进行核电建设所形成的工程总承包能力和50多年的核聚变技术积累,以及国际影响力获国际核能高端市场认可。

    2019年6月5日,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主机线圈系统在成都成功交付,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新一代“人造太阳”总体安装正式开始,中国人离实现清洁能源梦想又跨近一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表示,核还有其他非常多的领域值得社会各界的朋友去了解,中国核学会就是要通过推广核技术应用,让大家确实能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核,核可以带来很多美好的东西。希望在未来,对核能我们有足够的信任,也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每个人都从核科技的进步中受益。

    中核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祖斌说:这次核科幻活动在策划思路、沟通视角、参与受众等方面体现出一个“新”字。中核集团还有更多的高科技成果可以看,更多的精彩故事可以讲,我们秉持开放创新的心态,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都来看、来说,继续支持参与我们的活动。

    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任福君、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等,对这次核科幻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将国有企业正面宣传与文学创作、科幻创意、科普创新融为一体,立意深刻、形式新颖。应征作品中有对科学知识的诠释和解读,有对未来的推理和创想,还有格局,有创意,有思考。期待在下一届活动中,能有更精彩的科幻作品出现。

    闪耀智慧火花的奇思妙想

    培育一个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在欧美科学家的专访里,常能看到他们从小喜爱阅读科幻小说,从而奠定了追求科学的一生。没有好的科幻故事的吸引,这个世界可能就会少许多科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的科幻作品堪称科技进步的翅膀。

    近年来,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一些屡屡涉及尖端核科技的科幻小说获得了极大的传播,激发了受众探求科学的热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科学素养。举办核科幻小说征文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各界参与者特别是青年学子的想象力,增进其科学兴趣,促进创新,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添砖加瓦。

    科幻小说的“幻想”并非违背科学常理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科学基础之上的、闪耀智慧火花的“奇思妙想”,胜任其普及科学、传承知识的使命。核,是科幻小说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科幻小说所畅想的未来世界里总是把“核能”作为人类驰骋宇宙的终极能源,特别是可控核聚变。本次活动依托“人造太阳”科学装置和可控核聚变原理,较好地体现了科幻作品的科学性。这也是开辟新的科学传播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从老生常谈转向科学幻想,核科技“高精尖”的一面能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