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我们提倡户外探险或科学探险活动,不赞成冒险行为;我们提倡户外探险的目的是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不提倡“挑战自我”,更不赞成“征服大自然”!
户外探险,你准备好了吗?
图1:1975年4月,高登义(左2)与队友在珠峰大本营进行气象观测。
图2:高登义于2003年5月在央视第九演播室为攀登珠峰做天气预报直播。
图3:1998年4月,高登义与队友在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中。

    □ 高登义

    也许,你会觉得,“户外探险”需要准备吗?认真说起来,关系大了。

    需要准备的是:你为什么要户外探险?以什么思想指导户外探险。

    先说几个关键词:何谓科学探险、户外探险与冒险?

    首先,无论是科学探险、户外探险或冒险都具有相当的风险。

    以科学探索为目的、用科学思想方法指导的科学探索活动,曰“科学探险”。它的指导思想是“知天知己”。

    何谓“知天知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客观世界规律,认识自己的真实面貌,并把自己的真实面貌镶嵌在客观世界规律之恰当位置,以求得自己事业有成,心情愉快,以争取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上和谐共处。若如此,我们就走在了知天知己的道路上。

    例如,我国1958-2005年多次组织的珠穆朗玛峰科学探险活动,它的科学目的是“考察研究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形成历史、自然资源及其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的“知天”是“选择宜于科学家和登山家在珠峰探险活动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科学家的知己是“要取得高海拔地区的科学样品,必须求助登山家”;而登山家要安全攀登珠峰,那就是必须依靠气象学家的天气预报。因此,在此期间,科学家都是与登山家紧密结合,相互帮助。所以,不仅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登山家攀登了珠峰,而且登山家和科学家都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再如,1998年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活动,它的科学目的是,“探索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河段的科学资源,进一步探索大峡谷水汽通道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它的“知天”是“遵循大峡谷气候环境特点,选择最宜于穿越的秋季”,它的知己是“遵循科学家体能和攀登技巧的弱点,借助登山家的帮助,选择实施了最科学的穿越路线”,从而安全圆满完成了科学探险目的,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不以科学探索为目的,但以科学思想方法指导的探索活动,曰“户外探险”。它也必须以“知天知己”为指导思想。例如,为纪念人类攀登珠峰50周年,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登山队在珠峰北坡与南坡同时攀登。它没有科学探索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这次户外探险活动,也是以科学思想方法——知天知己为指导的。

    首先是知天,根据历次攀登珠峰的科学实践,选择5月攀登;其次是知己,登山家求助于气象学家,一是瑞士气象局的攀登珠峰气象预报,一是邀请我在《珠峰气象站》栏目中每天做攀登珠峰的天气预报。结果是,按照我在5月13日的天气预报:“5月16-18日没有攀登顶峰的好天气,而在5月21日起有宜于攀登珠峰的天气时段”,除日本以外的各国登山队于5月21~23日,先后从珠峰北坡或南坡安全地登上了珠峰。

    世界多国的登山家云集珠峰南北坡,以纪念人类攀登珠峰50周年为目的,以遵循珠峰天气气候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登山活动,在攀登亲近珠峰的过程中,获得享受大自然的快乐,这是成功的户外探险活动。

    既不以科学探索为目的,也不以科学思想方法为指导的探险活动,曰“冒险”。例如,2002年,某大学登山队利用暑假于8月攀登希夏邦马峰,5位年青的大学生失去了生命。须知,8月是不宜于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季节,这已经为登山实践和气象规律所证实。非常遗憾,他们不知道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气候与天气条件,这就是不“知天”;他们是非常普通的爱好登山的大学生,不是专业的登山家,更不是一代登山娇子——这是不“知己”。

    又如,1991年1月3日晚,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梅里雪山中17人不幸遇难。其原因是没有遵循梅里雪山的气象规律,在没有云南气象学家帮助的情况下,由日方登山队一位气象学家在梅里雪山大本营自己做天气预报,在恰恰是大雪天来到突击顶峰的海拔5100米的登山营地,遭遇雪崩。上述两次登山活动都是,既没有科学目的,也不“知天知己”,属于冒险活动。

    我们提倡户外探险或科学探险活动,不赞成冒险行为;我们提倡户外探险的目的是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不提倡“挑战自我”,更不赞成“征服大自然”!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挪威卑尔根大学荣誉博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为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科考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