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对外发布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烟广告。
电子烟虽不产生明火,但是电子烟自诞生以来,关于它的激烈争论,就如一团火愈燃愈旺。2019年10月可谓是电子烟的多事之秋,一场全球范围的冷雨兜头而下,让这个新型烟草产品陷入前所未有的质疑和争议的泥沼。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1月8日说,电子烟的烟液中添加的维生素E醋酸酯,可能是导致致命性肺病的“罪魁祸首”,但现在还不能排除其他因素。
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29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全部检测出维生素E醋酸酯,这是一些电子烟产品所用的添加剂。研究人员还在其中23名患者样本中检测出四氢大麻酚,16名患者样本中检出尼古丁。
研究人员说,保健品和沐浴露中也常用维生素E醋酸酯,但与抹在皮肤上相比,吸入这种物质会有不同影响。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詹姆斯·皮克尔说,维生素E醋酸酯会粘在肺部。
美国疾控中心官员安妮·舒沙特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说,这是该机构对电子烟病因调查取得的一个突破。但还需要进行更多测试,现有证据还不能排除存在其他导致肺病的因素。
11月7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美国已报告与使用电子烟有关的确诊和可能肺病病例达2051例,至少39人死亡。
我国电子烟市场常见的是烟油电子烟,即要由电池、加热蒸发装置和一个装有烟液的烟管组成,通过加热将含有尼古丁、丙二醇、丙三醇和香精等成分的烟油雾化为蒸汽,模拟吸烟时产生的烟雾,让用户吸食。
但无论怎样,电子烟依然是烟草。“从两者的成分构成来看,都必然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伤,与传统烟草相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表示。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侯宏卫指出,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电子烟商家“无害、戒烟”等虚假宣传可谓找准了消费者的“痛点”。
“电子烟烟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尼古丁,会导致成瘾,丙二醇、丙三醇(甘油)等长期大剂量暴露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细胞毒性、炎症效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电子烟释放物中同样存在甲醛、乙醛等致癌物,烟草特有亚硝胺、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释放物会对肺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不能排除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和致癌作用。”侯宏卫说。
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表示:“虽然普遍认为电子烟的危害比卷烟小,但电子烟从出现至今只有不到20年时间,目前尚缺乏长期使用电子烟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证据,未知风险尚不清楚。”
电子烟出现之初,人们期待着它能帮助烟民摆脱尼古丁的困扰,达到戒烟的目的。遗憾的是,这个愿景不仅从来没有实现过,反而成为吸引青少年沾染尼古丁的诱饵。2016年2月,美国国家滥用药物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吸食电子烟之后,30.7%的人会在6个月内开始吸食可燃烟草制品。在吸过电子烟之后,青少年更有可能尝试传统烟草。电子烟的流行把控烟成果破坏殆尽。从发展轨迹来看,电子烟与其设计初衷可谓背道而驰。
肖丹指出:“尼古丁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伤害,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5岁左右;在青春期使用尼古丁也会降低脑部注意力,容易造成情绪波动,影响学习。”
侯宏卫呼吁:“从全球整体趋势来看,对电子烟的监管日益严格。中国应该尽快出台电子烟产品从严管制措施,制定产品标准,规范产品工艺和质量,对产品包装、规格、警示语等作出明确规定,限制广告和渠道,着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呵护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未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平台的电子烟销售渠道也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网络成为滋生违法销售电子烟行为的温床。要引导电子烟行业有序发展,使其融入‘健康中国2030’行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消费者利益。” (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