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
□ 张亭亭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中,赠饮天下人!”这是之前火爆网络的一首改编诗,立意浩大,境界深远,从中可见中国“以酒会友”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极爱喝酒,各种场合都少不了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得意之时饮酒作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时用酒寄托惜别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处时用酒聊慰内心的孤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酒,不可缺少。

    那你可知道,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的吗?

    先说点题外话的。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大约20000年前,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生产记录, 大约有16个遗址可以追溯到20000到10000年前。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9000-7000年前)陶器就具备了各种形态,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功能专门化的容器出现了。陶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容器。新的容器类型包括带腿或不带腿的高圆柱形罐子、球状罐、碗和杯子,其中球状罐是最广泛的类型之一,分布在从黄河到长江流域的广泛地区。但是,这些陶器早期并不一定是为了盛酒而出现。

    再来说酿酒。谷物酿酒涉及到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是糖化,二是发酵。谷物中的淀粉在淀粉酶水解作用下生成可发酵的糖,此过程称为糖化;可发酵的糖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为发酵。由于酵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因此很容易被引入,所以最关键的一步是淀粉糖化。

    在古代中国,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变成糖。用酒曲酿酒是中国一大发明创造,可谓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鼻祖。

    陶器的出现、使用和中国古代酿酒技术起源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于何时开始酿酒并饮酒的呢?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广泛使用的球状罐通常有着一个小嘴、窄颈、球肚,这种容器形式极为适合储存液体,是常用的容器。这种容器可用于发酵酒,因为它的窄颈可以有效地密封,以排除尽可能多的空气,提供谷物发酵的厌氧条件。学者研究分析了从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球状罐(约9000~7500年前)残留的化学成分,发现陶罐上残留有淀粉残渣、谷物形成的植物化石和一些霉菌酵母菌。这一发现证实了在新时期时代早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酒曲酿制酒,中国最早的酒可追述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另外,对于很多人都喜爱的啤酒,我们都认为是在19世纪正式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可事实上经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2900年)中国古代就有了“啤酒”。通过对米家屋遗址出土陶罐的淀粉、植物岩和化学残留物分析,发现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利用专门的工具,创造了良好的发酵条件,建立了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在中国古代,这种酒被称作“醴”,是用发芽的谷物(如麦芽)为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制成的。

    与酒曲酿酒不同的是,醴是利用谷芽自身产生的酶糖化酿制而成的。经研究,中国的醴和啤酒属于同一类型的含酒精浓度低的饮料。后来由于醴酒精浓度比较低,不够醇厚,在汉代之后,酒曲酿造的酒逐渐成为主流,而醴酒则慢慢被人遗忘,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早期是没有啤酒的。考虑到古代中国人对品质的一贯追求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相信当年的啤酒口感也一定不会差。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酿造啤酒。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即我们祖先最早种稻种黍的目的,是为酿酒而非做饭!人们先是发现采集而来的谷物可以酿造成酒,而后开始有意识地种植谷物,以便保证酿酒原料的供应,吃饭是从饮酒中带出来的。根据现在已有的对我国酿酒起源的研究,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酒,把人类历史浇灌得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熏染得色彩斑斓。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且酒且歌哉!

    (作者系大连医科大学 17 级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指导老师:大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李潺。配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岳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