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推动中国科幻繁荣发展 搭建科幻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纪事

    □ 王卫英

    11月1日,2019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暨科幻作品学术论坛将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科幻基地”)成立于2016年12月,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二级机构。它的成立旨在凝聚中国科幻创作队伍,培养科幻创作、研究、翻译、传播人才,提升中国科幻研究创作实践水平,搭建连接国内外资源研究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科普科幻事业繁荣发展。其主要研究项目涉及重要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少儿科幻创作研究、科幻奖项评价体系研究等。基地荣誉主任为叶永烈、刘慈欣,主任为王晋康。基地拥有一批由作家、研究专家和学者、编辑媒体人等组成的委员、专家指导委员和学术顾问。基地还设立了9个作家工作室,基地和作家工作室落牌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科幻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图书出版、多媒体开发、科幻译介、科幻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工作如下:

    在科幻图书出版方面,科幻基地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科幻编辑部结合,策划出版了“科幻创作研究丛书”“少儿科幻系列”“科幻精品系列”“科幻文集系列”“科学童话系列”“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系列”等。基地出版的作品屡屡获奖,其中,《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成为今年的畅销书。

    在图书产品的延伸与开发方面,立足于出版图书的基础,积极延伸延展,扩大科幻图书的影响力。如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字书和盲文图书;与“科普中国”等新媒体合作,将科幻作家王晋康的作品《寻找中国龙》,超侠的《超侠小特工》拍摄成系列动画片,将刘慈欣的作品《圆圆的肥皂泡》做成3D VR。科幻基地在9个作家个人工作室的基础上,根据作家作品,联合媒体为科幻作家拍摄制作系列访谈视频等。在未来,与央视合作,科幻基地计划在《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基础上筹拍《科幻·中国》纪录片,为中国科幻史留下更多珍贵的史料。

    在科幻译介与海外发展方面,科幻基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科幻基地与杭州水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与东北师大孟庆枢教授带领的团队共同发力,将科幻作家王晋康的《天火》《失去的瑰宝》《七重外壳》《替天行道》《水星播种》等14篇中短篇小说译介到日本,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天火》在日本顶级文艺杂志《三田文学》(2019年春季号)刊发。另外《亚洲文化》期刊(2019年10月)还专门做了期王晋康科幻特集,含王晋康的五部科幻日文译作、评论以及创作年表等。

    科幻基地在科幻研究与媒体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方面,科幻基地牵头完成了中国科协项目“中国科幻创作者状况调查研究”课题。撰写的两个专报——《壮大科幻出版阵地 培育科幻创作队伍——中国科幻作家生存状况与科幻认知调查专报之一》《促进中国科幻海外传播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科幻作家生存状况与科幻认知调查专报之二》以两期《调研动态》的形式,由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呈送中国科协领导及中央各部委,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媒体宣传和推介方面,科幻基地成员与国内多家期刊报纸积极合作,推荐发表作家作品或开设科幻研究专栏,如在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前后,组织团队研究人员撰写影评,在《光明日报》《科技导报》《文艺报》《科普时报》《科普创作》《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观园》《名作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在腾讯网、新华网、今日头条、科普中国、中国科普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络媒体平台做深度推广,产生了良好的推介效应。

    在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的鼎力支持下,科幻基地推介科幻作家的系列作品在《人民文学》杂志陆续刊登。其中,王晋康的长篇新作《宇宙晶卵》(2019年7月刊)的发表实现了中国科幻作家首次在《人民文学》刊登长篇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科幻文学近年陆续在《人民文学》的英、德、意、法、西班牙等外文版上整本译介,扩大了中国科幻的世界传播效果。

    此外,受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领导的委托,科幻基地还积极承担了许多辅助性工作,如参与科幻相关奖项的评审工作,线上线下科幻活动的策划工作,中国科幻大会的前期策划工作,撰写相关科幻文件等。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已形成良好局面,科幻基地的未来也将面对更多与科幻相关的工作。为此,我们必将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共同迎接中国科幻黄金时代的来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