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医学术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其‘大中至正’的指导原则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汲取了孔子与老子思想之精髓,是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10月1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上,作为孔子后裔代表,孔令谦从孔子思想与中医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医文化的教育与共享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思想与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本报摘其要分两次刊出。
孔子思想与中医文化
中医学术思想,是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经历代先贤数千年之千锤百炼,递次逐渐发展,其不偏不倚的“大中至正”的指导原则,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汲取了孔子与老子思想之精髓,是人文与自然间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譬如中医中的“执中致和”指导原则,源自《中庸》;“天人合一”与“天人同构”;“易经象数”与“藏象理论”;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心”与中医中的“仁术”等。
中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所阐述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其要者,是阐述自然界与人生界的规矩准则,须臾不可偏离。乃至依此逐渐建立和完善的理、法、方、药等,无不遵循这一规矩准则。譬如对中药“药性”的认识上,是以气化学说中的“四气五味”理论作为指导原则,而将药物或食物种类,归为寒、热、温、凉四大属性上。在具体使用方面,则以“寒者热之”与“热者寒之”的总体指导法则。这些看似深奥的理论,只要我们稍有注意,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是深入广大民众之生活和广大民众之人心的。
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医学能以其独特的传统方式,发展了2000多年而经久不衰,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能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科技、人文等如此紧密地相互依存、水乳交融,更是绝非偶然。因为医学思想,最初应该是相通的,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无论是东西方乃至各民族之医药学,我想起初并无多大分歧。伴随着文明程度和社会的进步,均在生息繁衍的历史长期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最初的原始医疗经验,并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逐渐形成、逐渐分歧、遂产生各民族文化指导下的医疗经验和医疗体系,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
中医药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自然属性 中医学是在东方哲学的启迪和指导下,并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特点是接近生活、渗透人性,并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和“天人合一。”近现代西方科学则是从自然科学出发的,过于从物质的角度阐述人生,但医学与人文不能分离,但也不能用纯自然科学替代人文科学,离开了人文,人生就是冷冰冰的。
人文特征 我们的前贤,始终从自己的背景和立场,由特定的视角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并以其独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和论断,这种独有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我们的文化本源,从而使中医学发展成为最贴近人文医学的独特模式,使人文精神在中医学体系中得到充分展现,如中医的“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辨证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之内涵。
三大核心 中医药文化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在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思维模式上为“象思维”模式;由此在行为方式上采取“道法自然,以平为期”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中医药文化的三大核心与儒家思想在思想观念、认知思维以及行为方式上又是何等的相似。在此认知基础上,由此延展出的“外来因素、精神内伤和饮食劳倦”对人体生病的三大原因归类等。(上)
(作者系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