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泡茶之乐:讲究成习惯
□ 童 云

    真正的饮茶者,以亲自泡茶为一种殊乐。说起来,泡茶之乐与饮茶之乐各居其半,如大文人林语堂先生所说:“正如吃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肉之乐实各居其半。”

    品茶,不是说如同吃中西式大餐似的,走进豪华大酒楼,甩出口袋里的银子,你便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了。

    一直以来,窃以为需要一个人亲力亲为的事情就是泡茶。发现一款心仪的好茶本已是难得,再加上合适的茶器、水以及心情才能得到一碗好茶汤。

    爱茶人最爱的事情就是客来泡茶。一来客来敬茶本身就是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礼仪,古人可以让佣人泡,当然现代人还可以叫秘书泡,但是把好茶放到一个不懂茶的人手中无疑是对茶的一种摧残,这是爱茶人最不能容忍的。相信你肯定有过手捧一款心仪的好茶,眼巴巴地看着她在别的“茶博士”手中,永远也冲泡不出来你爱着的那种味道,所带来的内心纠结与失落感——这茶怎么会被泡成了这样的味道?

    经常会听到好茶的朋友问,为什么同样的茶,你泡的和我泡的味道不一样呢?

    记住,当你泡茶的时候,一定要专注于你所选用的茶之器、茶之水,还有你正准备品饮的那位“佳人”——茶叶。万万不可手到心不到。经常可见有的朋友,坐在茶桌边上,真可谓“忙碌”。只见她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接个电话,一会儿发个短信,一会儿发个朋友圈……几个回合下来,茶味已然离她而去……最后就只好人云亦云地说,这茶不错,不错!可到底哪里不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冲泡是一个大问题,俗话说茶有三次生命,第一次在树上,第二次在制茶人手上,第三次就是在泡茶人的一水间了。

    从美食的角度看,我们都知道要做出一款好吃的东西有多么不容易。同样的食材,在不同人手上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而有些人却能让好的食材再死一次。泡茶亦然。

    温好的茶杯放在客人面前,第一次斟茶时,若是右手置公道杯,就顺时针斟茶;若是左手执公道杯,就逆时针斟。过后就是谁的杯子空了就给谁斟茶。斟茶、分茶都退着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来来来,喝杯茶。

    大凡爱茶者,其实就只为了静心冲泡好眼前的这杯茶,在冲泡的过程中,感受冲泡的美好过程,并或用言语、或用肢体语言传递出来,展示出一种由内到外的美好。这样日子久了,一种如影随形的雅致便是他人怎么学也学不来的了。所以,每每人们夸喝茶的人——特别是女人的时候会说:真雅!

    其实,当你喜欢上了一种东西,便会时时刻刻地想念着她。正如男人女人相遇一般,爱到一分钟也不想分开,于是就成就了一场姻缘。

    品茶正是如此。一开始是特意地按着专家们传播出来的程式在喝,一招一式的看似讲究,实则透着做作,自己还自我打趣地解释为“穷讲究”。但毕竟是发自肺腑的喜欢,于是到茶馆请茶人泡给自己喝,边喝边学习泡法、喝法。后来,和朋友在一起时,自己认真地泡茶给大家喝。再后来,一个人在家也要把茶具请出来泡茶喝。再再后来,朋友们说,你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无论什么茶,经你的手一泡,便好喝了。

    于是,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朋友圈里,朋友们一个一个的就讲究起来了。品茶是所有活动的压轴戏。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几个人背着茶、茶具和开水壶,大汗小水地爬上帝都香山著名的好汉坡,就近择一良地,席地而坐,茶席一摆,云淡风轻时,一泡二泡三泡……正如唐代品茗大师卢仝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所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时此刻的我们一身轻松,再爬个来回也没有问题。

    这已经成为朋友聚会的固定程式。不论是小聚的便饭还是郊游野餐,不论是公事的会面还是私人的聚会,如果少了品茶这件事,大家就会一致认为今天的活动还没有结束。

    那么,当你把穷讲究变成了真心的讲究后,讲究着讲究着,就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也便成了你有别于他人的优雅之处。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