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杨教授说,这个农民20多岁时就跟着他们团队挖掘化石,如今50岁的他基本能识别该产地中的化石类群,对整个研究历史也较清楚。这个现象说明了公众的科普旅游意识在提高,之所以选择这个农民,就是因为他比一般导游懂得更多的科学内涵,能用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问题传达给大众。“所以我们科学研究群体在做好研究的同时,应该能多考虑通过科学普及这个桥梁让大众了解我们,真正做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
这位“科学家导游”名叫刘锋,他说每年有研学团队来到这里,暑期是高峰,多来自北京和江浙一带,反倒贵州本地来参观的较少。
“金钉子”如何进一步做旅游开发?
就古生物化石资源而言,贵州是一个百宝囊,剑河“金钉子”的科学价值如何真正体现出来呢?
“现在对这个点的开发和打造与它的资源是非常不匹配的。”贵州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廖莉萍表示,金钉子应该和它附近的资源结合起来,“金钉子地学旅游线路,应与其周边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比如剑河温泉就是天然优势,除了疗养泡浴外,还可考虑为游客介绍一下该温泉的形成等知识。这里的革东断层就与温泉的形成有关,可顺路考察革东断层。同时参观附近的清水江组地层标准剖面。金钉子剖面位于革东镇八郎村,八郎村具有打造为古生物化石村的优势,其山麓两边有保存非常完好的苗寨古村落,也可以与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再远一点,台江县保存有这一带最老的一个地层剖面,从台江到剑河,可以串成一线,打造成一条完整的地学科普及研学线路。同时,还可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古生物学术交流活动及会议扩大影响。现在研学非常火,也可做一个整合,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与会专家指出,科普旅游基地一定要有深度科普游的意识,当前的旅游很多止于“形象化参观”,即看到某山形像猴子、大象,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样貌,在当前的旅游中,并不能给予一个很好的解答。
参会的学生则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分享了博物馆科普资源开发的想法,科普景点目前在贵州存在现代化不足的情况,例如借助3D动画等动态形式可以很容易让游客做到喜闻乐见,不知不觉达成了科普的效果。
将科普旅游打造成贵州旅游重要名片
与西安、南京、北京相比,贵州的历史沉淀似要逊色不少。既然没有太多的历史资源,那么自然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贵州大学副教授喻美艺指出,要把科普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第一首选。贵州省曾专门进行了全省的旅游资源大普查,前期工作有了,现在是怎么把成果做好的问题。科普旅游的两个路径无非一个是现场参观自然资源,另一个是去领略博物馆体系。地学是贵州最有特色的亮点,不管是喀斯特资源还是化石资源都在全国较有代表性。
如何做好所面临的第一个困境,是这些自然资源的经营权和管理权这两权的分离。地方政府想做好,但管理权重不一定在你手上。伴随着凯里生物群的研究推进,至今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体系展现出来。贵州省科协做了很多工作,省科协电子博物馆已经开始运作,搞了很多年,想搞电子化,做电子博物馆也是一种手段,但现在大家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没有系统做起来,当前需要大力去做。
喻美艺还就他组织的几次中美学生联合考察的经验进一步指出了中美科普教育的差距。贵州大学当时参与的全是研究生,美国来的全是本科生和非地质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反倒在野外操作的技能不如他们,为什么?他们很多知识来源于地质公园,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很完善的配套体系建设,美国的中小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知要参观多少次博物馆,他们将科普深深融入到旅游中去了。科普旅游的意义还不能完全用旅游的产值来衡量,因为它是针对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有更深远的意义。科普旅游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推动,才可能真正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