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毒?
早在西周时,《周礼·天官冢宰下》就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论述。您会问,难道是西周的医师集体下毒玩?非也非也!这里的“毒药”是指天下药物的总称。
明代名医张景岳也在《类经》中指出,“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他认为性味“正”(平衡)的东西叫“食物”,能养人正气,可以常吃;性味“偏”的东西就叫“毒药”。
比如,偏热的“毒药”能帮助身体受寒的人恢复平衡,这就是治病。正所谓“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所以,古时所说的“毒性”指药物温热寒凉的偏性。到了现代,“毒”才常用来标志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毒
我们通常说“药物中毒”,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定义,这叫做中药的“不良反应”,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与用药目的不符,且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通俗讲,正规医生给您开了正规方子,为您调理或者治病,您也按正确方法内服、外用,但还是出现了不适反应,这反应又与调理或治病的目的不同,这才能叫做“中药不良反应”。
也就是说,那些不听医嘱乱吃人参流鼻血的,从无证大夫那儿买大力丸的,为了治疗急性食物中毒用药催吐的,以及用鞋垫治心脏病的,这些统统不算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毒
随着临床用药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对毒性的研究日趋深入。根据吃药以后难受的程度,吃多少会中毒,吃了多久会中毒,治病的用量和中毒的用量差多少等,中药典籍大都明确标识“大毒、有毒、小毒、无毒”等毒性情况,并标出安全剂量范围。
同样,在中药学、方剂学中也明确指出药物共同作用时会增强毒性的“配伍用药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还有某类病症不适合用某些药的“证候用药禁忌”,妇女“妊娠用药禁忌”等,这些都会指导医生安全用药。
常见的用药安全问题
NO.1药没种好:种植药材时,乱用化肥农药,浇水时用含重金属的废水,不把含重金属的矿物药中的杂质挑干净……这样就可能导致药物中所含有农残和重金属,当然容易中毒了。
解决方案:采买药材时,药房要严格抽检把关,由药商提供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黄曲霉素等有害成分的检测报告。
NO.2药没做好:有些药材毒性峻烈,需要炮制或久煮来减轻毒性。一旦炮制或煎煮偷懒,减少了工序和时间,就很容易出状况。
解决方案:买药和代煎时,患者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药房;自己煎药时别偷懒,严格遵照医嘱。
NO.3药没管好:药房管理出现问题。该冷藏的常温放置,该通风的密闭收藏,毒性大的不单放,还可能图便宜买劣质药,结果导致药材发霉、长虫、落土积灰,甚至可能把药放错了……这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解决方案:请大家尽量选择优质药房,不去劣质药店花冤枉钱。
NO.4药没配好:有些药材同时使用会增大毒性,如果大夫配伍没有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就可能有用药的安全风险。
解决方案:选择正规医馆、证照齐全的大夫,抓药时选择管理规范、有复检方剂流程的药房。
NO.5吃错了药:“山上刚挖出来的野人参”,很可能是与人参有“夫妻相”的有毒商陆科植物;自己图见效快,随意增减药方;更别说无良商人卖假药了……
解决方案:外出旅行踏青保护环境,不乱挖乱采。买药请去证照齐全的药房。
总而言之,想要用药安全不“中毒”,各个环节都需要从业人员认真负责,严格管理,才能让大家放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