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黄金周,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休闲旅游、观影观展等体验式消费表现突出,绿色食品、智能家电等标注更高消费品质,三四线城市年货消费增速超过一二线城市……春节消费在数量基础上更注重高品质,在存量基础上更有新增量,折射出中国经济蓬勃的内需潜力。
春节黄金周的消费亮点,契合了人们的微观感受,也映照着中国整体的消费情况。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规模逐步扩大、水平稳步提高、结构不断改善、升级态势持续,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可靠的动力,不仅凸显了中国经济指标和内在结构的积极变化,也成为中国经济品质改变和“颜值”提升的生动缩影。
数据背后,消费升级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人们身边上演:吃年夜大餐,不必亲自下厨,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厨师上门定制;看院线大片,无需排队买票,手机订票还能选座位;到景区旅游,不再走马观花,扫二维码就能收听景点介绍。在历年的“双11”电商促销活动中,也有这样一个对比:2009年,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是电热水壶和电热毯,到了2017年,人们最喜欢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净水器和扫地机器人。一位归国的留学生感叹:短短几年,连校门口的煎饼摊都用上了移动支付,这样的速度恐怕只能在供给日新月异、需求持续迸发的中国市场才能实现。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如果我们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消费升级无处不在。过去几年品牌商的市占率在快速提高,无论是衣食住行,大家都越来越多去消费有品牌的产品。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在吃小吃,但不是路边的米线或者油条大饼,而是一家家有品牌的连锁店。撸串也不是坐在马路边,而是坐进了一家家干净卫生,装修不错的门店。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老牌便利店开始消失,取而代之是服务和产品更好的新型便利店。比如全家,7-11,罗森等。周末去家附近的盒马,里面的现做海鲜一直在排队。许多阿姨也放弃了家门口的菜场,来到服务和体验更好的盒马,吃的螃蟹、大虾总价也都不便宜。
我们再看奶茶,过去几元一杯的茶风暴早就被淘汰了。甚至10元左右的Coco,快乐柠檬也少有人问津,倒是20多元一杯的喜茶,乐乐茶都不断有人在排队。最近乐乐茶新搞了一个脏脏茶,在新天地门店,一杯茶要排队几个小时。以前不会有人花20多元去买一杯奶茶。
再说看电影,今天中国三四五线城市人口看电影比例大幅提高。这些人过去都是去小放映厅看看片子,现在都去了正规的大电影院。过去许多人还想着买盗版片子看,今天大家都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体验和品质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