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
生产“放心食品” 让百姓吃得安心
□ 卢 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已经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转变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解决我国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担忧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放心食品”是从消费端对食品安全状况及其相关的加工、物流、分销等环节的综合评判,是对食品行政管控部门工作的认可。

    对当今中国农业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调查发现: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可以连接从生产到消费的主线,将食品生产、服务和监控的全过程整合起来。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农业生产资料管控问题、农业环境恶化问题和农业效益低下问题,可系统性地整体进行新的农业革命。

    食品安全中存在利益链条问题。比如,湖北枣阳农民采取非化学品投入生产粮食,与传统方法比较的阈值是0.5元/斤,有了这0.5元的补贴,农民就愿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转变生产方式。

    再比如,春节后北京的馒头涨到了0.75元/个,小麦的价值链条中,流通、加工环节的增值很多,而种植环节增值却比较困难,所以保障农民的利益非常关键。

    实际上,许多规划难以落实的原因就是利益关系没理顺,导致参与者,特别是农民呼应不足,或是单一部门主导缺少系统配合。目前放心食品确有溢值空间,为推动食品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我国粮食“产不足需”的现实,也为“放心粮”的溢价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此,我们呼吁大力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加快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步伐。

    当然,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必须要有技术支撑和理论模式指导,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储备。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中微聚丰公司周法永博士等人研发的第三代微生物肥料“多抗一号”具有增产、防治病虫和调节作物生长的功效。广西来宾湘桂制糖公司的最新实验数据显示,应用这一技术甘蔗亩产可提高0.57吨,含糖量可提高0.19%。

    深圳中农富民公司的上海老知青宋新华采用生物肥和酵素修复土壤,实现了“空中有蜻蜓,土中有蚯蚓”的良好田园生态效果,较好地控制了柑橘黄龙病和其他作物的根际病害。

    不久前,河南邓州市提出了“双减双增”的生态建设方略,在土地流转和保护方面也推出了“三权分置”的模式,提出了“促进农民进城定居就学”的城镇化动力模式,正在组织力量研究规划和构建邓州全域的生态农业数字模型,这些都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的大胆尝试。

    放心食品示范工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是软梯子,是整合资源的一条主链,是实现农业这一超大系统管控的必要手段。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打破农业中的许多制约,使农业发展获得新动能。在这方面,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吴文斌团队已成功开发了“智慧果园”系统,实现了果园的智慧管理。

    放心食品示范工程中,资本运作和共享思维是银企对接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中“效益第一”的思路,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是最佳,传统农业中有很多宝贵经验有待挖掘,甚至计划经济中的一些经验仍然有其价值。

    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我建议由国家食安委立项,相关部门和区域协同攻关,从“放心粮”开始,选择湖北枣阳、黑龙江五常、安徽定远、河南邓州这样的产粮大县(市),集合行政、科研、产业等力量,协同攻关,全面推广,并逐步向“放心菜”“放心肉”“放心果”“放心奶”等领域拓展。一些小品种的放心食品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从“老少边穷”地区起步逐步做大。

    让我们从生产消费全过程,产学官民全方位,境内境外全视野,集中精力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工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农业产业升级,全面破解百姓食品安全难题。

    (作者系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博士)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