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本杰士堆不是荒草垛
□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自然观察

    如果今后您在林地中见到一个土堆,里面种着蔷薇等蔓生的植物,上面还散落着许多石块、枯树枝,记住了它可不是个荒草垛哦,而是为了吸引小动物专门修建的生物多样性提升设施,这就是本杰士堆。

    3月22日,记者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建设区看到,来自全市各区的绿化工程建设负责人现场参观学习了本杰士堆、鸟食台、林间小湿地等技术措施。

    “虽然在场地中的本杰士堆,看上去杂乱无章,其貌不扬,但是不时有野鸟、松鼠等小动物拜访它。”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科长史洋告诉记者,本杰士堆中心的土壤负责让植物茁壮生长,而外部的干树枝、石块既可以让小型野生动物在下面筑巢,还能保护植物的根不被啃食,这样本杰士堆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吸引动物在林地安家,动物来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生态系统也完整起来。今后,北京每个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将至少建设一处。

    据了解,“本杰士堆”名字的由来,是缘于从事动物园园林管理的赫尔曼·本杰士和海因里希·本杰士兄弟基于野地生存观念和自然演替规律的一项发明。这项发明通过生态化的自然进程为园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重建了生存空间。其建造方法简单,就是在动物展区内或园区内,把石块、树枝堆在一起,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同时在堆内种植蔷薇等多刺、蔓生的保护性植物,但要注意植物的根和主干受到树枝和石块、多刺藤蔓的保护,以避免食草动物的啃噬。

    经过科学研究表明,适应这种小型生态环境的脊椎动物超过40种。本杰士堆为这些动物提供食物和栖身之所,或是临时避难所。不难看出,一个小小的、自然风格的、有自我生长和自我保护功能的“土堆”,所起到的生态作用几乎可以替代一片灌丛。

    史洋介绍说,不同的动物栖息环境各不相同,有的住在水里,有的生活在树上,还有的在草下安家,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区建设就是要突出生态理念,增加环境丰富度,来增加野生动物数量。各地区将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建设,突出可操作性,降低人为干预,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今年全市还将在北京城区绿地、平原森林、山区森林和湿地四类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完成《北京生物多样性恢复策略研究报告》,建立“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摸清生态家底。

    据悉,今后每个城市公园都要建设一处本杰士堆,面积更大的森林、郊野公园等地区,每1000亩建设一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王小平表示,今后造林绿化将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升,也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怎样才是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就是要在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同时,增强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让人、城市和森林和谐统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