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
化石佐证 大陆漂移
□ 冯伟民
非洲猎龙(取自图书《恐龙化石密码》)

    自上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维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科学家对大西洋两岸的地质构造、地层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比,提供了丰富佐证。更有力的证据来自古生物化石,上期我们谈到微体化石、小壳化石、双壳类化石可以提供大陆漂移的证据呢?这期我们接着介绍两种化石:

    4. 恐龙化石

    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冈瓦纳超级大陆和劳亚超级大陆还没有完全分开。科学家发现现在的欧洲直布罗陀地区存在着一个与非洲大陆相通的大陆桥,使得这两块古老大陆上的恐龙可以互相迁移。而当时欧洲与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北美洲与非洲之间可能存在着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恐龙类群。

    来自科考队的成果证明了这个推测。1993年,美国的一些古生物学家在位于非洲国家尼日尔的撒哈拉大沙漠里发现了一种食肉恐龙的完整化石骨架——“非洲猎龙”。有趣的是,“非洲猎人”与侏罗纪晚期异常繁盛于美国西部的跃龙非常相似。与“非洲猎龙”发现地同一地区还发现了好几条蜥脚类恐龙。这种蜥脚类恐龙的牙齿呈宽的抹刀形,也与侏罗纪晚期繁盛于北美洲西部的圆顶龙很相似。

    另一个例子是,2000年保罗-塞瑞农率领一支科学探险队,在尼日尔沙漠发现了一个恐龙头骨化石,可追溯到9500万年前。经过研究对比,该恐龙化石与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发现的恐龙化石相类似。

    相隔大西洋两岸的这些恐龙为什么会如此相似呢?古生物学者认为,恐龙化石的发现充分证明了非洲、南美、印度和马达加斯加的陆地原本是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或者这些大陆之间至少有一座陆地桥相通,直到1亿年前才开始分离。

    5. 哺乳动物化石

    化石可以展示一个地区环境的多次古地理和古环境变化。例如,甘肃和政地处兰州南偏西约100千米处,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和政地区新生代动物化石分布时间从渐新世开始一直延续到更新世,历经3000万年。在这段时间里,和政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其中的动物群成员的种类和数量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差异。生活在这里的古动物按生存时间可分成四个古动物群,即: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和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这四个动物群分别见证了和政地区因青藏高原隆起后地理环境的改变,即从渐新世晚期低海拔、拥有高大树木的巨犀生态环境,到中中新世拥有茂密森林和大量湖泊的铲齿象生活环境,再到高海拔稀树草原的三趾马动物生存环境,最后到晚更新世高山草甸草原的真马生态环境。和政地区气候环境逐渐干旱、海拔逐渐升高的过程都是由于青藏高原隆起所造成的。

    因此,和政动物群不仅成为了这一历史过程最好的见证者之一,而且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不断加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下)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