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右二)在安徽省蚌埠市向农民讲解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范建 摄 |
科普达人
在新闻界,“预防新闻”的理念一直备受关注。普利策也曾对“预防新闻”有过非常形象的表述:“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诚然,“预防新闻”是一种超越记者物理视觉距离的高端新闻写作模式,所产生的作品就是一种超视距新闻。
上升到理论高度,所谓超视距新闻就是目前使用的采访工具和视野暂时看不到的新闻,但这种新闻已经以隐形的形式发生,且不久就会以显性新闻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说是一种新闻的萌芽状态,公众和媒体还未关注到的初期新闻。
例如,当记者看到蝌蚪,可能会对蝌蚪的形状、泳姿等进行描述和报道。而超视距新闻则已经考虑到两个月后,蝌蚪发育成幼蛙,成长为“农田卫士”“害虫天敌”,如何去吃蚊子,苍蝇,蝗虫等等,在报道蝌蚪的同时,抢先一步通过报道告诉农业部门和农民做好准备,让幼蛙帮助消灭害虫。甚至提醒这个期间不要喷洒农药,以防伤害到幼蛙。等等。
超视距新闻是一类高端新闻,其核心还是为了通过超视距新闻帮助记者做好常规新闻的采写编评业务,进一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想做好超视距新闻,其前提是必须做好常规新闻的采写编评业务,二者相辅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果只做常规新闻的采写编评业务,而不重视超视距新闻,那么,做常规的采写编评业务所获得的素材和各种资源没有榨干吃尽,有些浪费和遗憾。相反,如果只重视超视距新闻而忽视常规新闻的采写编评业务,也会因为没有相应的积累和经验,无法做好超视距新闻。这是超视距新闻和常规新闻的基本关系和定位。
超视距新闻也可以叫超视野新闻、预防新闻、预警新闻、超级新闻、超新闻、隐形新闻等等,凡核心概念是超视距新闻的,无论叫什么,均属于超视距新闻范畴。在此解释一下超视距新闻概念,以防止对超视距新闻概念的炒作和侵权。
我于1982年考入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学习植物保护专业。那时国家确定的植物保护定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和意识在我们植物保护系学生的心里已经扎下根。
具体来说,当农作物的病虫害大规模来袭的时候,任何防治手段都不会有大的效果,即使喷洒再多的农药也为时已晚。科学家们为此提出“预防为主”的理念,就是当病虫害发生初期时就要采取措施,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投入少。例如,害虫一般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有的害虫在幼虫阶段为害庄稼,那么一定要提前防止其成虫产卵,或者设法阻止其卵发育,或者尽早杀死幼虫等等。
巧的是,在大学阶段,我被招聘为校报学生记者,在实际采访中,我经常设想,是否可以借鉴植物保护学科“预防为主”的理念,对一些预防灾害发生的新闻进行提前采访和预警?将这类新闻叫做“预防新闻”?
从此,自己将“预防新闻”作为重点去采写。课堂上,老师刚刚讲解了油菜菌核病的知识,我下课后立即钻进校外农民的油菜地里去实地调查,再结合当年的天气预报,以及当地农业生产资料门市部农药等价格和储量等情况,写成《陕西今年油菜菌核病有可能大发生》的稿子,再请教老师修改审定,投向《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陕西农民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被这些媒体纷纷采用,为全省农民和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发出预警,并给出专家的防治方案和方法。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