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颐生文博园大门。 |
图2:文博园内的状元府扶海宅与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水塔。 |
图3:博物馆内展出的传统酿酒蒸馏罐。 |
图4:中国第一个酒类世博奖状。程萍 摄 |
□ 程 萍
萍踪悟语
在中国,茅台酒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故事流传甚广,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前的1906年,在意大利米兰万国博览会上,一款来自中国江苏海门的高粱大曲就获得了金奖。这是中国酒业的第一枚国际金奖。这酒,名叫“颐生”。2011年7月,“颐生酒”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这年,“颐生酒”又以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名酒数不胜数,“颐生酒”的不同,首先是她出身名门,是清末最后一届恩科状元张謇创办的颐生酿造厂的产品。经历了一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颐生酒”,仍然固执地保留着百年古韵,温婉含蓄,意蕴隽永。坐落在常乐镇状元街西侧的颐生酒厂,已经成为海门市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一张名片。
“颐生酒”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易经》第二十七卦“颐卦”为异卦相叠,上艮下震。艮为山,震为雷,雷出山中,恰是春暖花开之际,天地养育万物之时,正喻圣人依时养贤育民,贤人修德养身。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解释为:“天地造化,养育万物,各得其宜者,亦正而已矣”。《彖》中则说:“颐”为“贞吉”之意,养正则吉,不正则凶。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节制饮食,修身养性。
“颐生酒”取意“颐养生年”,她的独特配方,也凸显了“颐养”理念,以粘籽红高梁酿造的优质大曲酒为酒基,加入茵陈、佛手、红花、陈皮等十多种药草汁液,经半年以上贮存而成,甘醇爽净,清香绵甜,回气生香,具有健脾胃、治风痰、舒筋骨、活血液等功效,确为养生佳酿。
酿酒,并非现代意义的工业。张謇办实业,主要是学习洋务,举办近代工业。他为什么要办酿酒厂呢?带着疑问和对先贤的由衷敬意,2018年8月27日,我专程来到张謇的家乡海门市常乐镇,探访由中国民族工业先驱张謇创办的颐生酿造厂改造的颐生文博园。走进大门,每一处景观都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状元府扶海坨旧址、颐生酒博物馆、百年老窖池、秘方展示馆、陶艺工坊、品鉴体验馆……一路走下来,步步经典,处处故事,令我流连忘返。
状元府扶海宅灰墙红柱的二层木楼前,矗立着张謇的全身铜像,他就出生在这里。谁也没有想到,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的“冷籍”张家那个5岁便能够准确无误背诵《千字文》的男孩儿,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状元实业家”。
路过书写着“颐生文博园”、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水塔,不远便是颐生酒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很特别,我正在琢磨它的造型,颐生酒业公司总经理张泉会介绍说,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常乐警察署,新中国建立初期,做过海门党校的礼堂。
我停住脚步,细细端详建筑的前脸,除了大门上方的5颗红色五角星能够让人联想到新中国的党校礼堂,更令人产生遐想的是它一时说不清的建筑风格。回想起颐生文博园的大门,第一眼看到,也是这种感觉,虽然两处建筑有所差别,感受却很相似。凝神思忖片刻,豁然开朗,自1895年张謇受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委托“总理通州一带商务事宜”,筹办大生纱厂,兴办近代工业,“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便成为那个时代的标记,它们铸就了南通的与众不同,也铸就了颐生酿造厂的与众不同。
走进博物馆,颐生酿造厂100余年的足迹历历在目。据当地史料记载,1895年,张謇办通海团练规划沿海防务时,看到通海交界处大片海滩荒地,萌发了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的想法,1901年5月,成立了通海垦牧公司。初垦的滩涂咸土,只适合种大麦高粱,公司便就地设厂酿酒。
博物馆高悬着一幅张謇手书南宋豪放派诗人刘克庄的诗“浅倾家酿酒,细读手抄书”,也许透露出他创办颐生酒业的别样初衷?展柜中一瓶民国时期的茵陈大曲吸引了我的目光,杏黄清透的酒液蒸发的只剩半瓶。那张获奖证书,就挂在展板上。博物馆陈列的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传统酿酒工具,系统而详实地展现了颐生酒独特的酿造工艺,诠释了颐生酒“古法工艺天赐稀世珍酿,传奇品质辉映百年殊荣”的品牌内涵。
百年老窖池是酒厂的核心和精华,颐生酿造厂的改造,重在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老窖池的保护和改造创意上。下期再聊。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