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 佳
心灵驿站
5岁的萱萱从舞蹈班回来,伤心地说:“妈妈,我真是个笨蛋,别的小朋友老师教的新动作一学就会了,而我总是学不好!”
“妈妈小时候就没有舞蹈天赋,你跳不好随妈妈了。”
“妈妈看见了,但是你在妈妈心里是最棒的,你表现得很好了。”
“妈妈在工作中有的时候也会碰见不顺利的事情,经过努力练习后,事情就能顺利解决,明天妈妈找老师学习一下新的动作,我们一起练习怎么样?”
对于孩子感觉失败时的悲观的情绪,家长的作为对其日后能否形成乐观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孩子乐观品质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基因 马丁·塞利格曼通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比较,乐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这并不是影响孩子乐观与否的决定因素。
解释风格 对好事或是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习惯性的看法,被称为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
永久性的意思就是:坏事发生的时候,乐观的孩子会把它解释为暂时的,可以改变的,而悲观的孩子可能认为坏事是永远发生的,没有办法改变。例如:妈妈发了脾气的情境下,悲观的孩子会认为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坏脾气的妈妈(永久性),而乐观的孩子会认为我的妈妈从来没有这样坏脾气过(暂时的)。当好事发生的时候,结果正相反。
而普遍性的意思是:悲观的孩子会把一件事情做不好推及到自己其他的事情也同样不行,什么事情都会做不好。
个人化的意思是:当坏事和好事发生的时候我们是归因于内部(自己)还是外部(其他人和环境)。
父母具有的解释风格会直接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具有积极的解释风格是有必要的,父母首先要让自己变成具有乐观品质的人,才能培养具有乐观品质的孩子。
父母或者老师悲观的批评方式 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批评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孩子会运用从他所敬仰的成人那里学到的某种解释风格,并用它来评价和批评自己。比如,如果父母说孩子没有舞蹈天赋,那么从此以后她将不喜欢跳舞,甚至回避这个行为。当老师批评孩子数学天赋太差的时候,这个孩子可能对数学产生焦虑,并且不愿意再学习这门课程。
而作为家长或是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和评价要谨慎,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轻易算了。另外,不要让孩子总埋怨自己,要就事论事,要教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当其犯错的时候,必须负起责任并且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当问题与其无关的时候,要让他们认为自己依旧是有价值的。
感觉满意VS表现满意 感觉满意的意思就是做完一件事情,为自己表现得好而自己感觉良好;而表现满意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注重过程中表现得如何。一味地强调感觉满意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好处的,会损害其自尊心。就像前面提到的萱萱,家长告诉孩子她表现得很好,意图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是家长说的是个虚假的事实,在强调感觉满意,这恰恰会让孩子失去掌控感,变得抑郁。
我们应该更多地强调表现满意,鼓励孩子再去试试,努力让事情更好起来,表扬孩子的努力、坚持和有耐心等。赞扬孩子的行为需要建立在孩子良好表现的基础之上。
乐观不仅可以抵御悲观的情绪,更是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培养乐观的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但更需要的是,要成为具有乐观品质的父母。
【作者系长春市心理医院(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