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和对我国能源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当下污染防治攻坚战如火如荼地开展,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的能源安全战略依旧任务繁重,这给能源企业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创新管理模式,转型综合能源服务。
管理的前提是有准确的数据可分析,有合理的依据可决策。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给国家电网公司的电能替代工作和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决策平台。它借助信息技术驱动用能系统的监测方法、电能替代的自动稽查、节能量的测量与核证,以及能效数据的监测,可改进电能替代与节能减排策略。
在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和26个国家电网下属省公司的应用数据在不停地发生变化。这些数据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经过涵盖DSM目标责任考核、电能替代、用户用能服务、宏观经济分析等多级应用系统,逐步完成对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用能企业等的产能提升、减排效果的评估。
中国电科院教授级高工李斌告诉记者,平台的应用系统集成了多行业、多类型、专业化、精细化的八大类40小类能效分析模型,导入大量结构化数据,使得各个模型自行运转,各个公司电能替代、节能减排的成效、用户使用的情况、宏观经济的分析会立即显现。“它就像无时无刻做着体检的医生,为监测对象给出及时合理的评价意见,进而提出协调发展的改进策略”。
李斌给出了一组量化国家电网公司节能减排效果的数据: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通过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审核16万余个节能项目的执行过程,累计节约用电量11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967万吨,节约标准煤约4400万吨。
“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数据共享,利用平台优势,提供节能项目与知识分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与专家交流以及节能经验知识分享、节能项目推广展示的平台,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可实现用户能耗的实时监测和同行业对标,提升用户用能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用能企业能效分析,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在用能企业内部安装智能能效监测终端,可以收集到车间、设备等用能单元的水、电、气、热等用能数据,开展用能分析与诊断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接入19万余个监测终端,为2.2万余户用能企业提供了能效分析、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