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
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敦煌石窟、黄帝陵寝……这里演绎了多个王朝的兴衰成败;曾经的绿野千里,森林密布、草原肥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然而,由于人口剧增、资源掠夺式开发、战争绵延、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绿色渐渐远离这片古老的土地。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作出了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
一道绿色长城在祖国北疆筑起
□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我们的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这里曾经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活动区,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敦煌石窟、黄帝陵寝……演绎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成败;这里曾经绿野千里,森林密布、草原肥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然而,由于人口剧增、资源掠夺式开发、战争绵延,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绿色渐渐远离这片古老的土地。

    长远大计 开创生态建设先河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05%,沙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年风沙天数长达80天以上,形成了从新疆到黑龙江绵延万里的风沙线。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间,三北地区667万公顷土地沙漠化,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1000多万公顷草场严重退化,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仅为2000公斤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业人口年均收入334元,其中三分之一的县农民收入不足200元。

    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每年每平方千米侵蚀模数达万吨以上,冲走氮磷钾肥2800万吨;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80%来自这一区域。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作出了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先河,揭开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成效显著 遏制风沙绿色富民

    曾是“水草丰茂、牛羊塞道”富庶之地的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革命圣地。

    后来由于过度放牧、屯垦和战争等多种原因,林草植被遭受毁灭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下一场雨,脱一层皮,累死累活饿肚皮”是当时延安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推动“圣地延安”生态状况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则是1978年三北工程的启动。40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不足10%恢复到现在的46.3%;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量由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如今的延安,山峦叠绿、满目苍翠。

    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实践,三北工程建设参与者的张国华感悟很深。

    “有树才有希望,有林才能换来绿水青山。”11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张国华高兴地讲。

    今年63岁、来自河北省迁西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的张国华,是“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县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从上世纪70年代组建青年造林突击队绿化家园,到十几年前卖掉矿山承包荒山;再从创办全国首家板栗专业合作社带富5300户社员,到建起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张国华和乡亲们一道,逐步实现着治山、植绿、致富的绿色梦想。

    ……

    这一个个缩影,体现出三北人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工程题词“绿色长城”。

    据中国科学院三北工程建设40年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北工程建设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

    展示形象 世界生态建设丰碑

    三北工程是我国政府启动实施的第一项旨在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生态建设项目,其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条件之艰难,效果之显著,远远超过美国的“罗斯福大草原工程”、原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1987年以来,先后有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新疆和田等十几个单位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2018年,三北工程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

    进入新时代,三北工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将以建设美丽三北为目标,以扩大林草资源总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筑更加稳固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2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左右,草原质量继续提升,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质量明显提升,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三北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区建成功能完备的生态安全屏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