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从秦山核电站到华龙一号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奇蓁

    编者按 由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科米直播联合举办的MSTA大家系列科技讲座第二期主题是“从秦山核电站到华龙一号”,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中国“华龙一号”原总设计师咸春宇、中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总指挥郭宗林,三位核电技术专家的精彩演讲,吸引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里的数百莘莘学子和社会听众。今日,本报摘编叶奇蓁院士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回顾中国的核电发展,事件是标注中国核电前进步伐的刻度。

    从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一期首次并网发电,到大亚湾核电站、秦山二期、岭澳、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

    从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正式发布,到“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研发”成为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从广东阳江工程一次性获批6台机组,创我国核电史上核准批量最大纪录,到2020年我国在役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8800万千瓦,远超法国,接近美国,成为世界第二核电大国的规划设想;

    从自主设计建造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到实现中外合作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能力;

    从“单兵作战”到在国家有关部门推动下,形成我国核电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出海的合作机制……

    在引入美国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之后,我国开始这一技术的自主化和再创新,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品牌。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同年两会上 11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政协提案;同一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我国提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中,核电重启再次被提上议程。

    核电,这艘我国能源行业的清洁大船,已再度出发。

    秦山一期的核电建设从1970年2月8日开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故称之为“728工程”。秦山一期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采用了成熟的压水堆技术,由中国自主承担整个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设备提供和运行管理工作。

    1983年,秦山一期开始动土,1991年12月15日开始发电,1995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在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已经很不容易了。

    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电的起步,被誉为“国之光荣”。使中国成为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在2002年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性能综合指数评价中,秦山核电站已经达到世界压水堆的平均值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为我国核电今后的发展,实现了掌握技术,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建设目标。

    秦山二期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属于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是我国唯一自主设计建设的国产核电项目。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以大亚湾核电为参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并取得了成功。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基础上,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能够抗击大型商用客机撞击。其安全性与国际主流技术相当,经济性价比更具竞争力。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华龙一号也从海外传来喜讯。2017年11月16日,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正式进入第二阶段。GDA是世界上最严苛的核电技术审查,向英国提出申请的5种堆型中,至今只有法国的EPR技术顺利通过。只要中国的“华龙一号”通过GDA,就具备了金牌“护照”,为其进入英国和全球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而在国内,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3、4号核岛机组的土建工程正在紧张地建设中。这两个机组都有一颗“中国芯”——华龙一号。它们不仅是中国广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也是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的参考电站,两台机组将伴随着GDA审查同步推进。除了效力国内,华龙一号还肩负着推动“中国标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中国核电技术扬帆出海之重任。

    出口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相当于出口200架大型商用客机,这对于带动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5400家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影响力都是极为重要的。

    2018年5月23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终于迎来“加冕”时刻。伴随着重达220吨、大约为3个半篮球场面积的穹顶,稳稳地落在了钢衬里筒体上,3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标志着核岛主体工程由土建施工向设备安装阶段全面转变。虽然防城港核电站已经迎来了这一重要节点,但是每个建设者仍没有懈怠,正在为这一中国“智”造的巅峰之作努力奋战着。

    核安全无小事。如果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为我们发展核电敲了警钟,那么保持了世界上比较长期安全运行的我国核电走到今天,更需要将核电的质量控制、全寿命周期核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起一整套更加安全合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和人才体系,夯实核电安全基础。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际社会、我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也正是因此,我国把核电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的安全标准进行调整,对核安全的要求更高,核安全被重新评估和定义。尽管我国核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安全运行,应该说是保持了世界上比较高的安全水平。但当时一场关于核安全的全面评估仍旧在全国迅速铺开。

    当时我们对全国所有核电厂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和安全裕量评估,全面深入检查和评价了我国核电厂安全状况、发布了《核安全规划》。实施核电厂安全改进行动,加强和充实了核安全监管能力。

    检查结果表明,当时完成的改进项目都满足《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

    如今,核安全成为核电发展的重中之重,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确保核安全已经成为大家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核电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当前,中国核电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就所有民用核电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的潜在领先国家。水电、火电、核电,核电还是三大支柱之一,所以我们还要发展。

    上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霾酿成灾难。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雾都”重获新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雾霾指数却连创新高。若不改变这种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比例,我国十面“霾”伏的现状将难以破解。

    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立足当前、深谋远虑、积极有为,针对我国人均资源水平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基本国情和“软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实施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加强生态环保的节能减排措施,促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当“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已到,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来临,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核电之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在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创新的发展海洋中,中国核电,踏上了新征程。

    (本报记者张克根据速记稿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