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百姓身边的“便利店 ”
□ 李 松

    午休时间,上班族走出写字楼,在便利店内用便当解决午餐;炎炎烈日下,行人推开街边便利店的大门,用一瓶冰饮消暑解渴;冬日夜晚,想吃宵夜的小夫妻,在楼下便利店就能买到热乎乎的关东煮。

    近两年,便利店开始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北京百姓的日常生活。不过,受制于气候、规划、消费习惯等因素,截至2017年,北京每9620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在全国大城市中仅位居20位。但落后也意味着更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不规范商家的渐次退场,便利店企业正在通过差异化经营抢滩这片蓝海。数据显示,北京便利店2017年增长率达到20.7%。

    在业内人士看来,便利店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服务能力,而这刚好契合了当下北京市补充、发展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决心。

    同为最接地气的零售业态,便利店在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存在感要低于小卖部和社区超市。

    “便利店一般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它的商品品质、管理方式、门店形象都是要优于小卖部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便利店更多地出现在商务区,相对于社区超市,便利店更加小而精,商品结构侧重于即用、即食品,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米面粮油、糖盐酱醋等商品较少。“便利店的商品特征是拿到就吃、拿到就用的,而不是拿回去服务于其他的事情。”

    同样是便利店,不同的企业定位也各不相同。好邻居总经理陶冶介绍,以7-Eleven为代表的日系便利店,其最大品类是鲜食,包括常温的面包,低温的便当、三明治、果切,以及现场加工的蒸包、关东煮等;以美宜佳、唐久等为代表的内资便利店,销售额最大的品类是香烟,饮料和休闲食品位列第二、第三。

    便利店要解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因此,便利店的密集度直接决定了是否便利。《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全国36个重点一、二线城市中,饱和度最高的5个为东莞、长沙、太原、深圳和广州,分别为每1012人、1531人、2101人、2228人、3076人拥有一个便利店,北京位居第20,每962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地理与气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便利店售卖商品的很大一块是水和饮料,南方天气热,水和饮料的销量很大,南方晚上的经营时间也相应长一些、客流也相对多一些。”王洪涛介绍,其次就是城市规划的区别,北京的马路大多很宽,过马路去便利店并不方便,而南方城市道路较窄、弄堂小巷较多,更适合便利店这种业态。

    业内人士习惯用三个“半”来总结:只能做半年(冬天太冷)、半天(夜间消费习惯未养成)、半边街(路太宽)的生意,客流少、赚钱少,做这门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虽然北京现在的便利店数量与上海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过三年应该可以追平,因为上海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而北京便利店市场正在超速成长。”全时便利店北京总经理杨波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