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在这里 我学到了技术”
□ 丁 强

    6月1日,中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七建公司承建的哈萨克斯坦PKOP炼厂升级改造项目二期8套主体装置进入开工阶段。

    在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参与现场施工的当地雇员超过5000人次,高峰期每月达到880余名(两班),在中方员工签证办理困难、施工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当地雇员作为有力补充,在现场施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为满足PKOP炼厂项目属地化人力资源需求,CPECC哈分公司CS1压气站培训中心迁至奇姆肯特,七建公司具体负责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中文教材来自七建教培中心和装备制造分公司,翻译成俄文后用于现场教学,与当地技校联合办学。“咱们这边主要是实践操作。”负责培训的电焊技师王连宗介绍说。在炼厂一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培训以电焊培训为主,共培训两个批次60多人,经过一个月操作培训和最终考核,有20多人达到了钢结构焊接技术要求。

    人数虽然不多,但作用不容小觑,特别是在2017年7月和8月的现场钢结构预制安装高峰期。“这20多人起了很大作用呢,他们每个人基本都和中方员工的完成量差不多。”七建PKOP炼厂项目部电焊队长姜善玉对此有个估算。“他们每人每天能‘化’15公斤焊条,与中方员工效率相当。平角焊、立角焊、仰角焊都没问题,甚至比咱们电焊焊得还漂亮。”王连宗夸赞道。

    由于当地电焊雇员技能水平还不足以胜任难度较高的管道焊接,所以在钢结构预制安装高峰期后,很多雇员已离开了项目。“目前,留下的当地焊工已经不多了。”在现场班组休息室,笔者见到了当地电焊雇员叶尔让。“我从2014年4月就在这里干活了。”叶尔让说,“在这里我学到了技术。没到这里工作以前,很多技术都不懂,特别感谢王(王连宗)、姜(姜善玉)两位师傅的帮助。”听叶尔让说,这份工作对当地人很有吸引力,他身边很多朋友都向他打听如何来炼厂工作。

    除了学习到新技术,对于有4个孩子的叶尔让来说, 8万坚戈(半月)也是份不错的薪水。姜善玉介绍说:“叶尔让是个勤奋刻苦的人,他要求上连班(整月)多挣钱,但根据哈国劳动法规定,我们婉拒了他的请求。”

    6月,叶尔让的合同就要到期了。对于今后的打算,叶尔让说:“我投了简历,准备去一家莫斯科企业工作,之前在炼厂一块工作的很多朋友都过去了,那边的收入会进一步改善我的生活。”说到这里,叶尔让的华为手机嗡嗡作响,“这个月工资发了。”说着他高兴地举起手机让大家看。

    就像叶尔让所说,这份工作切实改善了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而对于36岁的他来说,最重要的则是掌握了一项新的工作技能,添加了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选项,这也是海外项目建设中与当地互惠互利的一个缩影。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