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无人潜航器 未来海战的“重磅杀器”
□ 于宝林
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下潜后从深海归来,下潜最大深度3955米,航行24.8公里,顺利完成各项测试指标。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水下潜航器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专用设备或武器,执行特定的使命和任务,被视为现代海军的“力量倍增器”,其军事用途已经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

    水下潜航器分为有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无人潜航器也被称为“潜水机器人”或“水下机器人”,主要分为遥控式水下航行器(ROV)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是没有人驾驶、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下航行的器具,主要指那些代替潜水员或载人小型潜艇进行深海探测、救生、排除水雷等高危险性水下作业的智能化系统。

    海战革命性变革“催化剂”

    无人潜航器技术的进步将给海战带来革命性变化,将极大地增强水下行动的能力,改变传统水下作战模式,催生新型作战力量,模糊战争与非战争界限,对未来战争产生深远影响。

    ——向大型化、综合型、多任务作战能力方向发展。随着未来水下战场的需要,现正向具备执行侦察和探测移动目标(如对方潜艇)、快速环境评估、区域控制、中继通信/中继导航甚至火力打击等综合型、多任务能力方向发展。

    ——向分布式组网、跨域集群编队和协同作战方向发展。多个无人潜航器编队、无人潜航器与潜艇和无人机之间协同作战技术成为研究重点,依托人工智能理论、数据融合与数据管理技术、高续航力的先进推进技术、水下自主导航通信等相关理论技术支撑,由海底声呐节点、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进行分布式组网,实现无人潜航器集群作战,形成广域监察能力,使敌方潜艇失去作战效能。

    ——向“体系化”“智能化”“模块化”和“通用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的水下环境和作战需求,发展成体系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匹配相应的多种平台;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无人潜航器执行任务时的自主性、交互能力、探测能力或完成各种人力无法胜任的水下工作;注重单元模块化和软件模块化,便于系统重组重构;强调通用化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种类。

    快速发展的庞大“家族群”

    无人潜航器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70~80年代技术较为成熟。从上世纪末起,世界发达国家海军开始普遍关注,进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来,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已有十多个国家进行研究。尤其是小型化模块技术、高性能电池、通信导航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世界无人潜航装备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美国是世界上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最全面、最成熟的国家。目前,美海军在役或在研的无人潜航器主要有远程环境测量系统、半自主型水文勘测潜航器、刀鱼反水雷潜航器、战场预置式自主潜航器、大排水量无人潜航器等。根据美国国防部2013年发布的《2013~2038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美军计划部门规定水下无人系统的总支出为19.2亿美元,聚焦反水雷战大力研发诸如战场空间预备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各种不同的近海战斗舰反水雷模块、反水雷自主式无人潜航器等系统。他们还大力发展配备不同有效载荷的各种尺寸的无人潜航器,进行无人潜航器从水面和水下平台发射试验,同时考虑从战斗机上发射无人潜航器的可能性。

    俄罗斯是把发展无人潜航器作为关键因素强调保护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把无人潜航器与第五代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潜艇一体化视为优先发展方向,代表型号有状况-6、朱诺、护身符水下无人潜航器。“朱诺”是一种类鱼雷式的无人自主潜航器,它潜深超过1000米,自主工作时间长达6小时,可以装备俄罗斯现役的水面舰艇和潜艇,担当侦察、扫雷、海洋探测等多种任务职能。据媒披露,俄罗斯水下高速自主潜航器——“状态-6”的由奥斯卡II型潜艇或09851项目潜艇携带,下潜深度约1000米,速度可达56节,续航可达10000公里,性能堪称世界第一,可携带核弹头,能在沿海地区破坏敌方重要经济区域,并可造成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预计在2019年生产出原型艇,2020年前进行测试。分析人士称,这种武器将彻底击败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

    欧洲主要有挪威、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瑞士等国研究UUV,并在锂电池、导航等相关技术领域与美国水平相当或接近。在2015年的英国防务展上,瑞典萨博公司展出了该领域的多项研发成果。其中包括:水雷探测系统AUV62-MR;多功能水下潜航器SUBROV;多点水雷排除系统MuMNS;水下非常规爆炸处理装置海黄蜂SEA WASP等。

    水下作业作战“多面手”

    早期的无人潜航器只是用于民用领域,可以代替潜水员进行沉船打捞、深水勘探以及水下电缆铺设等作业和施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无人潜航器的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价值才日渐被人们重视,应用范围包括布雷、扫雷、侦察,反潜、反舰以及提供水下和沿岸保护。

    1994年,美国海军公布了无人潜航器总体规划,赋予无人潜航器多种作战任务,包括反水雷、情报搜集和海洋调查等。目前,美国海军正在加紧研发的新一代水下无人潜航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电子侦察和情报传递,还可以监听水面和水下通信,侦察和传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种无人潜航器不仅仅是一个“海底侦察兵”,很可能成为未来水下作战的“全能战士”。

    德国的“海獭”无人潜航器,广泛用于近海石油调查、通信线路检查、军事应用以及深海探测打捞。澳大利亚研制的“海龟”型无人潜航器,周身安装了多部扫描声呐和摄像机,可用于对海底进行实时勘探。日本政府在2014年投入10亿日元经费开发水下无人潜航器,以用于对稀有金属和天然气等海洋资源的开发。

    虽然无人潜航器普遍受到缺乏高能长效电池、指挥控制技术障碍以及回收过程复杂等问题的困扰,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续航能力更强、多种技能、不惧怕恶劣的水文环境和海底极高的危险度集成于一身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在水下搜索、监视、侦察、猎雷、通信、导航和反潜作战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正加速成为未来水下战场的主角,成为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搜集情报、实施力量投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