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都是关注商品质量和消费者维权的重要节点。近日,今日头条发布3·15资讯打假报告。报告认为,伴随着消费升级,资讯作为一种基础性消费品,其质量更应该被严肃对待,“内容资讯即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像把关食品质量一样把关资讯质量。”
今日头条一直把低俗、低质内容治理作为平台职责,“今日头条的优势,是拥有大数据和先进的AI算法。这些能帮助我们打造一个最可信赖的内容平台,以高准确率尽早地发现谣言。我们在研究如何通过算法,在流程上针对可疑的信息,及时启动人的介入,避免因为判断的迟延,导致负面影响的扩大。”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航在报告中表示。
报告中首次披露今日头条反谣言技术路线图,其中先审后发的审核机制,使每一条资讯内容都经过人工核查和机器识别双重把关。被审核拦截的谣言,将进入谣言库沉淀,而谣言库将给今日头条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联盟提供数据支持,以进行技术反哺和智能改进,提高谣言识别率。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媒体、垂直领域的权威机构形成了反谣言的联盟,在今日头条平台上主动产出辟谣内容。同时,今日头条旗下悟空问答、微头条等形成了系统机制,鼓励促进辟谣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更重要的是,依靠用户的浏览、评论和举报等反馈数据,今日头条更加智能化判断谣言,净化了网络环境。
谣言不分国界,视频类占比43%
网络谣言的影响有多大?在报告调研的共计近3万名受访者中,过半受访者认为目前网络谣言现象严重,其中用户感知高发的领域是健康生活、民生、文化娱乐。今日头条2017年初建立谣言库,对谣言内容进行智能识别归类,目前已经识别和归档了社会、健康和娱乐等领域超过2万多个谣言事件,40万篇谣言文章。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在报告中表示,移动端网络谣言最大的特征是标题党严重,经常使用“全城热传”“不得不看”等词汇。事实上,虚假信息(谣言)、低俗、广告植入、标题党等,一直都在今日头条的打击整治范围内,目前已建立机器识别+人工核查的模式,多线并进,收效明显。
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今日头条国内产品中拦截谣言113572篇,一篇谣言文章最短只需要60秒即可被拦截。因发布不实信息,3212个账号遭到封禁、扣分、禁言等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在新技术范式、新传播环境中更精准地打击谣言,正在成为当下全球性的问题。今日头条旗下包括TopBuzz在内的国际产品,也加强了打击谣言的力度,四个月内,在包含英语、日语、葡语在内的国外产品中禁封账号数百个,下架了上万篇虚假新闻。
根据报告中的移动端谣言洞察披露,目前谣言类型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被拦截的谣言中,视频类谣言占比43%,谣言发文时间集中在21-22点之间,这与普通用户浏览资讯的高峰时间段基本吻合。报告认为,在图像、视频识别上有技术积累的平台,在这类谣言的识别上也具有先发优势。
反谣言技术强化社会责任
除了禁封传播谣言的账号之外,今日头条还建立反谣言的长效机制,发挥技术优势打造反谣言联盟,强化社会责任。在2017年,今日头条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成立AI反谣言研究联盟,将NLP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反谣言,提高反谣言的技术手段,及时阻断谣言传播。
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梅俏竹在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判别和控制谣言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而浓厚的兴趣。无论Facebook或是Google都还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是因为反谣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工智能问题,并非有大数据和精深算法就能解决。它需要对各种复杂的因素有深刻的理解,上至国家政策,中有信息的生命周期,下至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要解决反谣言的问题,需要将这些因素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需要找到一种人与AI合作无间的方式。”
报告显示,今日头条辟谣频道精准分发辟谣文章总计阅读数1.17亿,辟谣内容中提及最热的三个词汇是:朋友圈、网警和疯传。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介绍,今日头条很早就意识到辟谣文章传播的问题,于2016年12月上线了精准辟谣功能。“通过技术,我们可以明确识别看过谣言文章的用户,并将辟谣文章准确地在他的信息流里展示。这也意味着有多少人看过谣言文章,就有多少人看过辟谣文章。”这个技术一举解决了辟谣文章传播的“千古之难”。在今日头条的精准分发辟谣内容TOP10中,悟空问答的辟谣内容遥遥领先,累计阅读数达到2369万,而《新京报》《北京晨报》等传统媒体和中山网警等政务号也成为辟谣内容的主要贡献力量。今日头条通过认证权威消息源,建立辟谣作者联盟,在悟空问答、微头条等全线产品的迅速发声,壮大辟谣队伍的力量。
科普作家云无心在报告中认为,“反谣言的过程中,问答是一个很有效的形式,因为读者对于不熟悉的知识很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通过问答的形式,可以科普知识,提高用户以后对于谣言的免疫能力。”
从2017年12月至今,“头条辟谣”作为今日头条官方辟谣账号,辟谣内容曝光量超过6000万,其中关于二胎保证金、虚假名人名言的辟谣单篇阅读超过百万。“头条辟谣”通过与网警头条号积极互动,第一时间对正在流传的谣言进行澄清,还原真相,同时传播谣言鉴定方法,增强公众对谣言的抵抗力,提升信息素养。
内容资讯质量在3·15被重点关注
在2018年春节期间,一副“菩萨祈愿图”在朋友圈被热传,网友纷纷为父母祈福,但插画作者后来辟谣这并非地藏王菩萨,也没有特殊含义。根据春节期间数千名网友用户接受3·15资讯打假报告调研时的反馈,他们向父母辟谣的难点在于,父母只听“专家”的话,有些错误观点根深蒂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细胞内完成信息的交互与自净,是减轻谣言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避免父母因各类谣言遭受损失。”3·15资讯打假报告认为,强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影响对于辟谣是比较有效的,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和健康养生领域,“既净化他们所处的网络环境,也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连接,辟谣本身也成为一种情感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用户举报涉嫌虚假信息的意愿明显高于中老年用户,对用户来说,个性化推荐平台、问答网站的举报机制更简单,搜索引擎的举报过程相对复杂。
打假报告显示,用户举报可以有效提前遏制谣言的传播,在今日头条,不只是用户的主动举报,用户的相关评论内容、有特征的点击操作都可能触发谣言识别、标题党识别等模型,更加有效实时监控谣言在内的低质内容。今日头条不仅连接人与信息,更志在用好技术,连接人与有质量保证的信息,促进真正良性的创作与交流。
因此,作为国内最大的内容资讯分发平台,今日头条在报告中发出倡议:资讯作为涉及消费者范围最广的商品品类,希望在3·15期间重点关注资讯质量。